第9章 太平军西征湘鄂 曾国藩湘军崛起(2/4)

地。

江忠源见太平西征军欲取庐州,心中自然焦急;何况,自己新任安徽巡抚责无旁贷,急忙从湖北赶赴安徽。

然而,因为此时留在湖北的太平西征军已连克了黄州、汉阳等地;为扼阻太平西征军继续深入,湖北诸地也需兵力防守;因此,不能抽调太多兵力。

于是,江忠源只带了两千兵士赴皖;途经六安时,又留下了千余人助守;所以,最终只有千名官兵随江忠源到达庐州。而时逢多雨途中泥泞难行,好不容易到达庐州,江忠源却已不幸感染寒疾重病上身,结果是由兵士用担架抬入庐州城。

江忠源刚到庐州,未及**;太平西征军也随即赶到,将庐州围困。

此时,庐州城内的守军仅有两千;江忠源所带千余人加在一起也不过三千而已,怎抵得住数万太平西征军的进攻?况且,此时的江忠源已重病缠身难以临阵指挥;情急之下,江忠源只好向朝庭告急求援。

清庭接到江忠源的告急谍报后,急忙调兵驰援;各路援军很快到达,与太平西征军的胡以晃所部在庐州城外遭遇。

岂料,两军交锋,清军却不堪一击。

寿春总兵玉山阵亡,六安总兵音德布溃败;已赶至庐州城外的江南提督和春、陕甘总督舒兴阿见状后,均畏缩不敢向前,任由太平西征军从容攻城。

咸丰四年初,石达开亲临庐州城外指挥;胡以晃则率将士用地雷破城,庐州守城清军惊恐大乱。

江忠源见庐州城危在旦夕,只得支撑着病体登上敌楼亲自指挥,并要三军效忠,誓师保卫庐州。

然而,庐州知府胡元炜与陈树忠,见大势已去庐州难守;于是,怂恿士兵哗变,并将江忠源砍伤。

江忠源见军心已乱,难以抑制;此时,重病加伤痛,已是难以行走;亲随赶紧将其背负而走,退至水关桥。

此时,胡元炜与陈树忠已开门献城,胡以晃即率部突入庐州城。庐州守军顿时溃散,纷纷向太平西征军投诚。

江忠源见败局已定无力挽回,遂自坠水关桥边的古潭而亡。

至此,庐州终于陷落,被太平西征军据有。石达开敬佩江忠源忠勇,遂将其尸体打捞后厚葬了。

江忠源死后,清廷追赠其为总督,谥号忠烈。

胡以晃因攻克庐州有功,即封为护国侯;当年,又进封为豫王。

太平西征军攻占庐州后,乘胜扩大战果,又攻占了庐江、六安、潜山、无为等州县。淮河以南的大部即为太平西征军所有,天京西南面的局势也就被控了。

于是,石达开派遣胡以晃驻守庐州,自己则又坐镇安庆去了。

庐州攻取后,石达开这才派遣曾天养与石祥祯,再率部西进,欲取湘、鄂。

且,石达开全力经略皖中攻取庐州之时;湖北巡抚崇纶发现太平西征军的主力已被抽调至皖,仅留下少数兵力驻守湖北的黄州,以为是可乘之机。

然而,镇守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吴镕却与崇纶意见相左,觉得不宜妄动,应以确保武昌为根本。

于是,崇纶向朝庭《奏》本,弹劾吴镕畏敌惧战;因此,清庭下《谕》督促吴镕进军。吴镕无奈,只得率部攻打黄州。

崇纶又命湖北按察使唐树义率水师扼守上游,欲将黄州夺回。

黄州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吴镕赶到黄州城下,即令部下依山扎营十一座,将黄州城正面堵住,欲依仗声势速战速决。

太平西征军驻守黄州的殿右十二检点林启容,见清军兵临城下连营扎寨得水泄不通,自料寡不敌众,难以力胜只可智取。

于是,林启容派遣精兵数百易服混迹潜行出城,埋伏在清军的大营背后。待到了深夜,潜伏的兵士四起纵火;清军因自恃势众而疏于防患,对于太平西征军的纵火烧营却是始料不及;一把大火烧得清军四处逃窜溃不成军,十一座连营顿时灰飞烟灭。

林启容见清军中计,即从黄州城内杀出。而此时,受命进军湖北的曾天养与石祥祯所部又正好赶到。

太平西征军两路掩杀,清军腹背受敌更难抵挡。湖广总督吴镕死于乱军之中,总兵德亮、知府蔡润深等皆被杀。湖北按察使唐树义见势不妙,急令水师掉头,逃窜至金口,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太平西征军在黄州大败清军后,沿江直上,又攻取了九江;然后,兵锋直指武昌。

湖广总督吴鎔战死后,清廷立即任命荆州将军台涌接任,进驻德安;并以青麟为湖北巡抚,率兵千余据守武昌。同时,从四川调兵四千东进援鄂。

太平西征军沿江而西向武汉迫近,台涌即派遣唐树义率部赴鄂东要塞田家镇扼守。

唐树义只得领命前往,将数十艘炮船横列在江面,想以此作为江防,阻截太平西征军沿江而上。

太平西征军行至田家镇,见清军已在江上布防,一时急切难进;于是,下令就地驻军。

石祥祯察看了地形后,觉得田家镇对岸的半壁山,临江高踞可谓是一处要隘;于是,令部卒舍命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9章 太平军西征湘鄂 曾国藩湘军崛起〗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