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太平军西征湘鄂 曾国藩湘军崛起(3/4)

取半壁山。

到了次日清晨,经过一番血战后,太平西征军终于夺得了半壁山要隘。于是,太平西征军在山上架起火炮,朝江心清军布列的船队猛轰。

一阵轰击后,清军排列在江上的炮船,或被击沉或被溃散,所布江防即被攻破。

唐树义见状,赶紧掉转头败走。

太平西征军乘胜追击抵达武昌,年仅十八岁的太平西征军将领陈玉成身先士卒率领五百壮士猛攻武昌城。

此时,台涌见大势已去,干脆坐视而不发一兵一卒往救;崇纶更是怯懦得化装成百姓顾自逃命去了,湖北巡抚青麟也弃城而走。

于是,太平西征军进驻武昌;接着,又轻取了汉口、汉阳。

至此,武汉三镇复归太平西征军所获。

咸丰四年初,太平西征军取得武汉后,又兵分南、北两路,向湘南和鄂北进军。

南路的太平西征军由石祥祯指挥,直指长沙;北路的太平西征军由曾天养指挥,进逼荆襄。

曾天养率领北路太平西征军接连攻下了湖北的孝感、云梦、安陆、随州、钟祥;但在攻打荆州时,却是久攻不下;于是,只好转经当阳,欲取宜昌。

宜昌守将总兵纳钦奋力抵抗,荆州将军官也率兵驰援赶到。

曾天养因孤军深入,且前后受敌,不敢恋战;于是,放弃宜昌,南下欲与石祥祯会合。

而此时,石祥祯率领的南路太平西征军水陆并进,经蒲圻、城陵矶后,抵达岳州。

清军有一营水师驻在岳州,但接战即溃;知府贾亨晋弃城走,岳州陷落。

于是,南路太平西征军在岳州休整五天后,继续南进;又连克了湘阴、靖港、宁乡等地,准备进而攻取长沙。

时有湖南湘乡豪绅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二十八岁进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内阁大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咸丰元年五月,曾国藩因上书《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奏请朝庭“肃清时弊,以安社稷”;却遭到了咸丰皇帝的斥责,以为是“诽谤朝庭”,欲予治罪。幸亏众同僚竭力保奏,方得幸免;自此,曾国藩缄口不敢再言。忽然,家人来报母丧,曾国藩则趁机告假回乡丁忧,以避祸端。

咸丰二年,太平军在广西起事后,欲蹿向湖南;而湖南各地受太平军影响,也匪患四起,骚扰不断。

于是,湖南湘阴人、翰林院庶吉士郭嵩焘忧心乡土被扰,前往湘乡拜谒曾国藩,欲劝其趁着丁忧在家之机兴办团练,以防乡里被扰。

曾国藩将郭嵩焘让入后堂,换去孝服,设宴款待。

席间,郭嵩焘又劝道:“而今长毛作乱,寇患四起;公何不操办团练,以安乡土而展鸿志?”

然而,曾国藩却是犹豫;一则,是吸取了当年险遭治罪的教训,觉得而今毕竟是满清的天下;满、汉有别,汉人是寄人篱下能求得个安身立命已是不易,岂敢再有非分之想?二则,是觉得办团练成不了气候,所以也不感兴趣。稍候,才勉强答道:“贼寇犯境,祸害乡里,危及社稷,吾岂能莫视?安敢懈怠?吾深受皇恩,当思报效;然无可御之兵,奈何?”

郭嵩焘则曰:“而今,皇上已下《诏》,毋分满、汉,凡能将者,皆可帮办团练;有团练可操,何谓无可御之兵?”

曾国藩却道:“区区团练,安能拒敌?”

郭嵩焘已感觉到了他的言外之意,于是:“公言差也,团练者,操之以精,虽八旗、绿营无能比。吾观今之八旗子弟,只知采花问柳跑马圈地,难以临阵御敌不可为用。若论平寇,非公莫属,此乃天降大任于公也,公岂可自弃?公何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明以奉《诏》帮办,暗为实备精兵;一俟时机,有所作为。公为人杰,而今正是展管、乐之才,匡扶社稷之机;此时不为,更待何时?以公之大才,若能率湘乡子弟奋起,定当出师告捷;如此,既能保家业,又可建功勋;两全其美,何乐不为?公若不弃,吾愿效力于足下。”

曾国藩闻言,沉思良久后,这才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曾国藩拿出了全部家财用于招兵买马,在湘乡老家办起了团练;郭嵩焘则留在湘乡,帮办于曾国藩幕下了。

此时,湘乡罗泽南、刘蓉、王錱等人率领千余名乡人前来投奔,曾国藩将他们收于帐下,编列了中、左、右三营,交给三人统领,开始称为“湘勇”。

时任湖南巡抚张亮基对于曾国藩操办团练其是赞赏,遂邀至长沙相叙。因曾国藩有侍郎身份,张亮基大开巡抚衙门相迎,座为上宾。

曾国藩自然心悦,席间与湘勇鼻祖江忠源、正在张亮基府上作幕僚的左宗棠等人相遇,言及世事时政,甚是情投意合,遂皆引为知己。

翌日,曾国藩即向朝庭《奏》请:“在长沙建团练,以拒发匪。”

咸丰皇帝朱批:“悉心办理,以资防剿。”

咸丰皇帝的旨意是要曾国藩帮办湖南团练,维持地方秩序,协助清军绿营剿匪。

于是,曾国藩即在长沙紧挨着巡抚衙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9章 太平军西征湘鄂 曾国藩湘军崛起〗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