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英法军又起兵端 大沽口清军告捷(2/5)

后却总是耿耿于怀伺机报复。此时,见英国政府借口起兵滋事了;于是,也借口马神甫事件,派遣了十艘军舰与英国舰队组成英法联军,主动加入侵华战争。

不久,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和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也前来香港,与英、法合谋,参与到侵华战争中来。于是,四国组成了以巴夏礼为首的侵华联军。

十二月,侵华联军集结了五千六百余人攻打广州,并向守城的清军发出了《最后通牒》。

广州将军穆克德讷胆如鼠,见到联军的《最后通牒》后,害怕得赶紧称病不出,将指挥抵敌的重任交给了两广总督叶名琛。

而叶名琛是一介官,岂知临阵拒敌之事;于是,只好匆匆地去到庙里占上一卦,希望得到神佛的佑护;所求的《卦》上言道“此灾数日之后当可自解”。叶名琛这才高高兴兴地回到府衙内,不当会事了。

二十八日,《最后通牒》的期限一到,联军即炮击攻打广州城。

军士报知,叶名琛仍不以为然,道:“毋虑,他日必自退矣。”

守将都统来存、千总邓安邦等率兵顽强抵抗,但是坚持到第二天,广州城终于被攻破,联军蜂拥而入。叶名琛这才如梦惊醒,方知“卦”上所言不管用;恍惚之间,联军已至,叶名琛等人即被联军俘虏。

叶名琛被俘后,倒是也有骨气,誓不降英;数月后,联军将叶名琛押解到印度的加尔各答继续囚禁;至咸丰九年四月初九,叶名琛绝食自尽于囚禁中,倒也算是有骨气;此是后话,顺提。

且,联军攻打广州前,广东巡抚柏贵就极力主张投降。叶名琛被俘后,柏贵和穆克德讷则向联军投降了;然而,起初联军对他俩并不放心,还是将投降后的柏贵和穆克德讷软禁了起来。

联军攻入广州城后,却遇到了广州民众的自发抵抗;佛山镇有数万人参加了御侮杀敌,这令联军十分头疼和无奈。此时,柏贵就主动提出能协助联军安抚民众;联军见广州民众的抵抗一时难以平息,也就让他出面安抚以为所用。

于是,柏贵贴出《告示》,是:“联军只对官府,不扰百姓”,并称“和议可望,士民毋恐”;民众信以为真,自发的抵抗也就少了许多。

接着,柏贵又与穆克德讷联名上奏朝庭曰“联军进犯广州皆因叶名琛处理涉外事务不善所至”,把“联军”侵犯、广州失陷的责任全推到了叶名琛的头上;并称“应罢免叶名琛,方能使诸夷休兵言和”。

咸丰皇帝见《奏》后,虽然知道柏贵和穆克德讷是在推卸他们自己的责任;但是,面对虎狼般的联军,一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顺水推舟地下《诏》,多此一举地将已被联军俘虏了的叶名琛撤职,任命柏贵为两广总督,希图以此平息与西夷诸国间的争端。

而联军见柏贵对列强卑躬屈膝且可资利用,于是将柏贵放归巡抚衙门。柏贵感激涕零,答应联军提出的“由联军负责广州城内、外的治安,对广州实行军事管制”等复职条件。

第二天,在联军的监视下,柏贵在巡抚衙门举行了隆重的复职仪式。

复职后的柏贵,一举一动都在联军的监视之下;连向朝庭呈交的《奏折》或向民众发布的《告示》,均先由联军审阅、批准;皇帝下达的《谕旨》也得先经联军之手。

柏贵的居所,则有联军派兵把守;进出人员须接受严格盘查;甚至于,柏贵本人想外出,也须经得联军的许可。就这样,柏贵当起了第一个不折不扣的地方政府傀儡。

然而,英、法联军并不满足于此,仍希图威逼清皇朝签订新的条约,以允许外国人进入内地并开放扬子江。

咸丰七年底,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勋爵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男爵又在香港密谋,决定成立一支命名为中国舰队的联合舰队,由出身于海军世家的海军少将西马出任该舰队司令。并将中国舰队开往上海示威,迫使清皇朝满足英、法提出的要求;若不达目的,便派中国舰队北上进犯天津的白河口,对清廷直接施加压力。

这一阴谋很快就得到了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的赞同与支持。于是,英、法、美、俄的四国公使先后派遣并随同舰队前往上海,然后《照会》清政府:“必须在公元一八五八年三月三十一日前派出全权大臣到上海谈判,否则举兵北上。”

然而,咸丰皇帝见了这份由两江总督何桂清递交的通牒式的《四国照会》后,并没当会事,以为《四国照会》中的恫吓之词无非是虚张声势而已。

所以,只《谕》令何桂清《照会》回复,要四国公使“各归驻地”;并告以:“若有诉求,英、法、美三国公使可在广州与新任两广总督黄宗汉商办,俄国公使可与黑龙江将军奕山交涉。”

四国公使对清皇朝以如此轻描淡写的态度给予的答复自然不满意,且也正是他们所希望得到的一个借口。于是,四国公使趁机北上。

额尔金勋爵与葛罗男爵亲率英、法联军的舰队驶抵天津的白河口外,并作好了进攻大沽炮台的准备。接着,美、俄公使则打出“调停”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15章 英法军又起兵端 大沽口清军告捷〗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