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英法军又起兵端 大沽口清军告捷(1/5)
【史要】亚罗号事件,英、法联军再次侵华;英军攻占广州,清庭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第二次
大沽保卫战,清军胜……
却,自从英国驻华公使翰勋爵密访天京后,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就有所调整。不久,英国政府驻上海的领事与其它在华势力联手,帮助清政府镇压了上海的刀会后,又欲要挟清政府了。
翰致函两广总督叶名琛,要求依据《中美望厦条约》中有关“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修订《南京条约》;欲将最惠国条款列入,以获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叶名琛不敢怠慢,立即将此事奏报。
正因太平天国内乱而头疼的咸丰皇帝,对于要这、要那的诸国列强也很是反感;所以,见了叶名琛的《奏报》后,觉得英夷贪得无厌;难以拒绝却又不愿答应,干脆没予理睬。
英政府很是失望却也无奈,于是耿耿于怀总想寻衅滋事。
其时,曾有一名中国人方亚明置有一艘百余吨位的亚罗号商船,经常往来于香港、澳门、广州和汕头等地;名为货运,实际上在干一些走私与贩卖人口的肮脏勾当,或与海盗勾结帮助销赃。
因为,方亚明曾在广州干过洋行买办,认识时任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且关系较密。为方便行动,使自己的不当行为不受清政府的约束;方亚明向巴夏礼行贿后,将亚罗号船在香港注册登记了;如此,一条中国船则能悬挂上英国的国旗,冒充成英国商船,受到了所谓的英政府的保护;从此,亚罗号就不受清政府的管辖,清庭的海关官员也就不敢轻易地上亚罗号去查检了。
同时,方亚明又以优厚待遇聘用了英国人肯尼怸当船长,加了这许多保护层后,方亚明也就干得一帆风顺了。
清庭的海关官员虽然早知道亚罗号在干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但却奈何不了他。
日子久了,方亚明也就无所顾忌了;以至于亚罗号在香港的注册登记证已经过期了却也不去办理必要的签证手续,仍明目张胆地往来于各商埠之间;有时,甚至于有恃无恐得连英国的国旗也懒得挂了,自以为反正那些清庭的海关官员不敢奈何他。
咸丰六年十月初,亚罗号又自厦门开往广州,停泊在广州海珠炮台附近的码头。
广州水师千总梁国定早已对方亚明的行径看不顺眼,且知道该船的《登记证》已经失效;此时,梁国定见亚罗号船又靠埠了,且没有悬挂英国的国旗;于是,梁国定忽然放胆,率领官兵四十余人,登上亚罗号实施查检。
果然,从亚罗号上查获了许多走私货,还发现有十二名正被官方追缉中的海盗藏匿在船上。于是,梁国定收缴了全部赃物,并把那十二名海盗拘捕收押。
事情败露后,方亚明这才慌了神,赶紧去请求巴夏礼帮忙了结此事。
巴夏礼闻讯后,觉得恰好是个滋事的借口。而此时,新任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也已得知了这一消息,觉得可加以利用。
两人不谋而合,立即致函叶名琛,称“到埠的亚罗号是英国商船”,对“清朝官员上船查检并带走英方雇佣船员的行为”提出抗议;要求“送还被拘者并赔礼道歉”。
叶名琛据理力争,指出了“方亚明是中国人,而亚罗号实质上也是一艘中国船;况且,亚罗号在香港的注册登记早已过时,到埠时又没有悬挂英国的国旗,清政府完全对其实施管辖。”
但旋即,叶名琛考虑到此事可能涉及两国关系;为了息事宁人,叶名琛最后还是作了妥协,派总兵朱子正将所拘押的人员送到了英国驻广州领事馆,以表谦意。
然而,巴夏礼却并不愿就此罢休;因为,他的真实意图并不在此,而是想藉此引发事端而已。于是,巴夏礼指使方亚明谎称“船上的英国国旗是被清朝官员扯下的”;巴夏礼也就据此又找到了“清政府侮辱并挑衅大英帝国”的借口,要求清政府赔礼道歉。
十月二十三日,英军的数艘兵舰突然闯入虎门海口,进攻珠江沿岸炮台;于是,又一次侵华战争就悍然挑起了。
而不久前,法国的一名传教士马赖因违法潜入非通商口岸的中国内地广西西林县传教,且利用传教士身份肆意****妇女长期犯科,当地乡民对他的恶行极其愤慨;于是,将他的罪行告发。
西林知县张鸣凤早对洋人的胡作非为恨之入骨,接到举报后即将马赖拘捕。
马赖被捕后却是有恃无恐,他以为满清官员都有“恐洋症”,不敢把他怎么样;所以,庭审时竟然大言不惭地对乡民指控他所干的一切罪行都供认不讳;于是,更激起了乡民的义愤,纷纷要求严惩。
在乡民的一片呼声中,张鸣凤毅然决断,将马赖就地惩治处死了。
因为,马赖是擅自潜入内地传教,违背了中法之间有关《条约》的规定,属于“非法传教”;而且,马赖以传教为幌子,却犯下了许多****妇女的罪行,且马赖本人已供认不讳,完全是证据确凿罪有应得。
法国政府一时也无话可,只得默认;然而,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15章 英法军又起兵端 大沽口清军告捷〗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