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八一军南征失利 井冈山红军立足(1/5)

【史要】“南昌起义军”南征失利,三河坝阻击战;“秋收起义军”上井冈山……

却,“湘、赣边秋收起义”之时,“南昌起义”部队已沿抚河南下。

但谁知,“南昌起义”部队才行至进贤,勉强参与起义的“第十一军第十师师长”蔡廷锴因不愿跟着起义军南下,忽然率其所部去投奔驻于福建、由蒋光鼐代理军长的第十一军了。

蔡廷锴的离去对起义军的撼动很大,可谓是出师不利,无异于是个不祥的预兆。

然而,“南下广东”是起义军的既定之策,岂可因蔡廷锴的出走而更改?所以,起义军仍义无反顾地继续“南下”。

此后,倒是没再有甚变故,且一路顺畅地攻取了宜黄、广昌、宁都、石城等地,进抵到了赣南的瑞金。

此时,受李济琛派遣的“第三十二军军长”钱大钧已率部入赣南,经定南、安远北上,欲将起义军阻截在会昌、瑞金一线;其部将王翰所率的第二十师已进驻会昌,并有二个团布防于瑞金的壬田。

而已出任“第八路军副总指挥”了的黄绍竑也已派遣其部将“第十五军第六师师长”黄旭初率部,由粤北的南雄入赣,经大余、南康、赣州后到了雩都;而由“第十五军第六师副师长”韦云淞所率的前锋,则更是进抵距会昌仅数十里的白鹅圩了。

钱大钧与黄绍竑各有万余兵力,若是合在一处将对起义军构成严重威胁。

不过,此时进驻会昌和雩都的都仅是两军的前锋,两军的主力皆滞后未至;因此,“起义军前敌委员会”决定“乘钱大钧与黄绍竑两部主力尚未会合之前,迅即对两军的前锋实施各个击破”。

于是,“南昌起义军”即攻打瑞金,并一举歼灭了驻防在壬田的两个团的守军。

接着,贺龙与叶挺各率本部人马又分左、右两路夹攻会昌。

此时的贺龙,因已在谭平山与周逸群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实现了他的夙愿;因而,更是精神焕发、率先士卒、一马当先、挥师杀敌了。

驻守会昌的王翰凭着岚山岭等险隘进行了顽强抵抗;激战数时,双方皆伤亡无数。

战至午后,“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第七十三团团长”黄浩声终于率部攻下了岚山岭;同时,位于城西的寨岽也被第七十五团攻取了;至此,会昌城的防线终于被突破。

王翰见两处险隘丢失,自知已是难守,只得弃城而走,会昌城遂被起义军攻取。

此时,已进抵白鹅圩的韦云淞闻报“会昌有危”,即率部前往驰援。

但是,待等韦云淞赶到会昌城下时,王翰却早已弃城逃走了;因而,孤军作战的韦云淞也被起义军击溃、败阵而去。

经此一役,起义军挫败了钱大钧与黄绍竑的前锋,并攻取了会昌与瑞金;不过,起义军也因此付出了伤亡二千余人的代价而损失不。

“会昌战役”后,“前敌委员会”觉到了李济琛已有重兵在赣南布防,若是继续按原计划经由赣南入粤,恐会受到更大的阻截;因此,决定“改道‘东进’,经由闽南入粤”。

于是,起义军掉头复回瑞金;然后,越过“赣、闽”边境进入福建,再沿汀江而下经长汀、上杭、永定进入粤东。

而在“会昌战役”中受损惨重的钱大钧却不甘心失败,仍欲在赣南与起义军死战。

但是,钱大钧寻觅多日却没见起义军的踪影;直到闻报“起义军已绕道闽南入粤了”,钱大钧这才如梦初醒地赶紧也掉头回粤。

中*共*广东省委见“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了,遂决定“在粤东再次举行起义”,以配合“南昌起义军”的行动。

九月七日,中*共*广东省委《指示》中*共*东江特委,《命》“坚持在粤东的‘海、陆、惠、紫工农救**’在刘琴西与林道的率领下,分两路向海丰、陆丰发起进攻”。

于是,刘琴西与林道俩人率部一举将海丰、陆丰攻取。

李济琛闻报大惊,赶紧再调兵遣将进行镇压。

而此时,张发奎与黄琪翔已以“援粤、讨逆”为借口、也南下进入广东了。

因为,张发奎与黄琪翔皆是李济琛旧部;李济琛以为俩人来粤真是为了“讨逆”,也就表示“欢迎”,并让其驻于北江。

因此,黄绍竑所部移驻到了粤西,以将北江让给张发奎驻屯。

张发奎入粤后,李济琛即要他“派兵参与阻截起义军”。

为了不使李济琛生疑,张发奎故作姿态,派遣“第四军第十三师师长”徐景唐率部开赴粤东,参与阻截南下的起义军。

如此,李济琛对于张发奎的入粤也就深信不疑了,未曾想到他会有“图粤”之心。

九月十八日,“南昌起义军”终于进抵粤东北的大埔,并占据了三河坝等地。

虽然,三河坝仅是粤东北的一个不起眼的镇;但因其位于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交汇处,有“得此控闽赣,失此失潮汕”之称,可见其战略地位之重要。

于是,“前敌委员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156章 八一军南征失利 井冈山红军立足〗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