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八一军南征失利 井冈山红军立足(2/5)
”决定由朱德率第九军驻守三河坝,以阻截追敌,掩护起义军主力继续南下。
朱德受《命》后,即在三河坝布防,严阵以待、欲给追敌以痛击。
不日,南下的起义军又攻取了潮州与汕头;于是,“前敌委员会”又决定“留下部分兵力驻守潮州与汕头”,起义军主力则再折向西进,经揭阳直扑惠州。
于是,贺龙《命》“周逸群率其第二十军第三师留守潮州与汕头”,自己则与叶挺又率部向揭阳进军了。
然而,由于两次分兵留守,此时的起义军主力其实只有贺龙辖下贺锦斋的第一师与秦光远的第二师及叶挺所部董朗的第二十四师了;且因沿途征战,受损较重,总兵力已不足六千人,若遇强敌情况堪忧。
果然,起义军进至揭阳,就遇到了“潮梅警备司令”王俊的阻截。
只是,王俊刚从浙东调任不久且战力不强;故而,一场激战后,王俊不敌、退往梅州丰顺的汤坑镇;起义军尾追至汤坑,欲再给王俊部痛击。
然而,王俊退至汤坑后、却欲置死地而后生了,倾其全力抵抗;致使起义军一时奈何他不得,双方遂在汤坑僵持不下。
而此时,已改投李济琛了的薛岳率其新编第二师赶至汤坑,从侧背对起义军发起攻击。王俊见有援兵到来,也就来了精神而进行反攻。
如此,起义军腹背受敌,形势不容乐观了。
然而,起义军长途跋涉、进军至此,岂能怯战畏敌而退缩?于是,起义军勉力奋战、欲险中求胜,双方即在汤坑展开激战。
激战两天至二十九日,双方仍难分胜负。此时,起义军已歼敌无数;但是,自己也伤亡过半损失惨重。
正在难分难解之机,忽而传来“潮、汕告急”。
原来,黄绍竑趁薛岳等部与起义军激战汤坑之机,率部袭取了潮安;然后,又在“飞翔”号与“飞鹰”号两舰的协力下攻取汕头,迫使周逸群退守潮州。
得此消息后,众皆愕然;且因起义军是远征深入,粮食与弹药都难以接济,此时已有危机之感;因此,起义军不敢再在汤坑恋战了。
而此时,徐景唐率第四军第十三师也赶到了;顿时,国民党军骤增,欲将起义军围歼于汤坑。
起义军要面对数倍于己之敌,形势显得十分危险。
更为不幸的是,叶挺所部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第七十一团团长”欧震被敌军的气势吓破了胆,忽而阵前倒戈、投敌了;这使已处于危境中的起义军更是雪上加霜,战场形势急转直下、对起义军大不利了。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前敌委员会”断然下《令》“撤军”,以免“被围困、俱歼”。
然因,此时汕头已失,潮州也难保;所以,起义军撤回揭阳后、决定“仍去往海、陆丰”,以便与刘琴西的“海、陆、惠、紫工农救**”会师、再作后图。
于是,由秦光远与贺锦斋俩人率部前行,“前敌委员会”与“起义军总指挥部”随后跟进,董朗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断后。
但谁知,秦光远与贺锦斋俩人率部行至普宁流沙镇的莲花山附近,又遭到了陈济棠与徐景唐部的伏击;俩人所部大溃,秦光远与贺锦斋好不容易突围后才幸免于难,但因被乱军冲散与指挥部失去联系而不知所终。
“南昌起义军”在普宁流沙镇严重受挫后,除了朱德的第九军尚驻守在三河坝外,继续“南下”的主力就只有董朗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了,情况万分危急。
在此存亡攸关的时刻,“前敌委员会”在流沙镇“紧急会议”,不得不做出决定:“战斗人员即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由‘师长’董朗与‘党代表’颜昌颐率领,仍设法与‘海、陆丰’的‘农军’汇合,在粤东坚持斗争。随同起义军‘南下’的中央领导与第二十军、第十一军的‘总指控部’及其他机构的非战斗人员,设法从速分散往香港、上海转移,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于是,被列为“须转移”的非战斗人员,各显神通地都秘密去往香港、上海了,这才避免了更大的牺牲与损失。
而第二十四师则由董朗与颜昌颐率领留了下来,俩人率部勉力突破强敌的阻截后继续向“海、陆丰”挺进。
然而,曾攻占“海、陆丰”了的“海、陆、惠、紫工农救**”,此时却也已遭到“惠州警备司令”胡谦等人的镇压,被迫退出“海、陆丰”后仍回到了“海、陆、惠、紫”四县交界的黄羌等地。
于是,董朗与颜昌颐又率部去往黄羌,终于与刘琴西的“农军”会合;就这样,“南昌起义”的火种在粤东的崇山峻岭中保存了下来。
且,“三湾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在毛*泽*东*的率领下又继续南下,为了避开江西朱培德部的追击,“工农革命军”则由赣入湘打算沿“湘、赣”边境的湖南一侧绕道行进。
但谁知,“工农革命军”行至酃县水口时,毛*泽*东*忽从国民党的报纸上见到了一则“有关‘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途中受阻而失败”的消息;这一消息如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156章 八一军南征失利 井冈山红军立足〗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