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吴佩孚东山再起 孙传芳五省联军(4/6)

,廓清**。”

冯玉祥阅《函》后,揣知张作霖的本意;岂是为了盟友之谊,无非是因为现在的时势吃紧,才迫使他不得不这么做,虚情假意地又来与己修好了。

“北京政变”后,冯玉祥已觉到了张作霖是贪得无厌之辈;他为一己之私,全不念盟友之谊,岂能再信他?

何况,自己已与孙传芳有约;现在,孙传芳已起兵了,自己本该即予策应。只因,奉军虽失了沪、宁、皖,但实力尚存无甚大损;所以,不可贸然兴兵,仍须静观待变。

而今,张作霖致函修好,不若虚与委蛇,以去戒心;然后,趁其不备,方能一举而克定。

于是,冯玉祥给张作霖复《函》,道:“吾与吴贼,势不两立;张帅之言,即吾所虑。吾与张帅,去岁共扶时艰;今吴贼使孙逆反叛,张帅当奋臂挥师,南下讨逆,必能克定;若有所需,吾愿听调遣,绝无二话。”

冯玉祥如此答复后,张作霖的忧虑算是去了一半,遂打算向南用兵了。

然而,张作霖毕竟对冯玉祥还是有点不放心仍须戒备;因此,他要直隶督办李景林心防范冯玉祥;同时,还将正被派往日本观操的郭松龄召回,命其驻于天津协防。

布置好对冯玉祥的防范后,张作霖这才决定发兵征讨孙传芳了。十一月十三日,段祺瑞的临时执政府正式下令讨伐吴佩孚和孙传芳。

接着,张作霖命令山东督办张宗昌与其副手山东军务帮办施从滨率兵南下讨伐,以收复失地。

而因杨宇霆与姜登选逃离了苏、皖,两地的督办都虚位了;于是,张作霖又以临时执政府名义,让张宗昌兼任江苏督办,而任命施从滨为安徽督办,以此敦促俩人。

此时,奉军虽失去了江苏、安徽的大部分地盘,但仍据有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徐州。

于是,张宗昌率部移师,将指挥部设于徐州。

接着,张宗昌将所部兵马分为五军;张宗昌兼任第一军军长,施从滨任第二军军长兼前敌总指挥,程国瑞任第三军军长,褚玉璞任第四军军长,孙宗先任第五军军长。然后,兵分东西两路挺进;东路由程国瑞与孙宗先率部进取宿迁,西路由施从滨率部经宿州直扑凤阳,褚玉璞所部则驻守徐州。

部署定后,施从滨率部先行入皖,沿津浦线经宿州南下,兵锋直指凤阳。

奉军南下征讨,孙传芳也早已做好了迎战准备。

因施从滨是安徽桐城人,曾在大清朝时出任过镇江镇守使;孙传芳以为一个南方人不至于会死心塌地的为东北的奉系效命,遂暗中派人游施从滨,欲使他倒戈。

然而,施从滨自从一九一六年以来就随于张宗昌麾下,不愿轻易背弃;因此,孙传芳策反未成,两军仍兵戈相见。

而此时,已攻占了凤阳的谢鸿勋、卢香亭已在淮河北岸的蚌埠摆开了阵势,专等施从滨率部来攻。

施从滨所部中有一支是张宗昌在东北招募的“白俄军”,这些白俄军只要有他们特爱的伏特加之类的白酒及牛羊肉、金钱、女人等犒赏,在战场上就能表现得十分骁勇如猛兽一般;数年来,这支“白俄军”确曾为张宗昌立下了汗马功劳;故而,张宗昌将他们带入关内以驱用。

现在,张宗昌将这支“白俄军”拨给了施从滨,以助他成功。

但“白俄军”到了施从滨手上不服管了,且自恃勇武无人能敌,进入皖北后就不遵号令擅自抢先往凤阳进发了,施从滨难以约束只得任由他去。

然而,在东北的雪原与林海中驰骋惯了的“白俄军”,到了南方泽国后却施展不开手脚没了用武之地;因此,“白俄军”行至蚌埠,即遭到早已严阵以待的浙军的围歼。

因为,“白俄军”只有千余人,虽是蛮悍却如何敌得两师浙军围攻?于是,一场血战后,“白俄军”几被全歼;从此,张宗昌的“白俄军”不复存在了。

施从滨闻报“白俄军”遭围歼,赶紧率部相救;但是,待等施从滨率部赶到蚌埠,“白俄军”已被歼灭;而施从滨自己也遭到了谢鸿勋与两支劲旅的夹击。

此时,因凶悍的“白俄军”都已被歼灭了,顿使施从滨所部将士惊悚了,皆被浙军的气势震慑而不敢恋战。

而刚聚歼了“白俄军”的浙军却是士气高昂,乘胜又对奉军发起猛攻;一阵激战后,奉军渐感不支,施从滨只得下令后撤欲退守宿州。

但谁知,卢香亭已派遣其部将第七混成旅第一团团长上官云相,抢先一步绕道至固镇,将津浦铁路固镇段铁轨全部撬毁,切断了奉军的退路。

如此一来,施从滨所部更是军心大乱,且成了瓮中之鳖无处逃遁;万余人的兵马不战自溃,或死、或伤、或俘,顿时土崩瓦解全军覆灭。

施从滨逃至固镇外的浍河边,因难过拥挤不堪的铁路桥;结果,夹杂在败亡的乱军中也被浙军俘获。

孙传芳将施从滨俘获后,恨其前番拒绝倒戈;一怒之下将施从滨杀害了,并且下令曝尸三天;就这样,已年过古稀了的施从滨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130章 吴佩孚东山再起 孙传芳五省联军〗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