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吴佩孚东山再起 孙传芳五省联军(3/6)

而陈调元、卢香亭、谢鸿勋仨人受命后即也过江,分两路向西式挺进;陈调元率苏军第四师由浦口出发,进入安徽境内后扑向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的合肥;卢香亭与谢鸿勋则由镇江出发,经**后入皖攻取滁州,直扑位于津浦线上的凤阳。

姜登选来皖赴任安徽督办时,带了一个师的奉军驻于凤阳;后来,收编了皖军旧部的三个混成旅,分驻于合肥等地;而今,要面对倍于自己的苏、浙军,已是有点力不从心。

况且,被收编的皖军旧部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皖军第一混成旅旅长毕化东、皖军第二混成旅旅长马祥斌、皖军第三混成旅旅长王普等人,见苏、浙军入皖了,即倒戈反叛。

因此,陈调元没费一枪一弹,就取得了合肥等地。

如此一来,被誉为奉军五虎将之一的姜登选,顿时一筹莫展了;自知军力太过悬殊寡不敌众断难固守,只得也弃城而走,沿津浦线逃遁。

于是,卢香亭、谢鸿勋轻取凤阳。

且,避居在湖北黄州的吴佩孚见孙传芳起兵反奉了,且奉军已从沪、宁等地败走;顿觉得时来运转,自己东山再起的时候已到。

于是,派人去武昌游萧耀南,要他支持自己复起。

萧耀南闻知吴佩孚想东山再起,心中甚是犹豫难以作答。

时有鄂军第二十五师师长陈嘉谟对于吴佩孚倒是忠心,即对萧耀南道:“北京政变后,曹总统下台,直军蒙耻;湖北虽能偏安一方,且非长久之计。今孙馨远已起兵,驱逐奉张,且已取沪宁;此乃政坛复变,时局轮回之兆。吴大帅欲东山再起,正当其时;我等乃其旧部,于情于理皆当鼎力相助,振臂附和,以雪耻洗辱,萧督何还犹豫?”

萧耀南闻言后,这才也心想,自己能有今日主政湖北,确是吴佩孚栽培所致;张作霖与冯玉祥联手夺了直系的天下,作为直系中一员的他也是心中不甘,自己何尝不想直系再起?然而,因“北京政变”后,直系全面崩溃,只剩了自己的湖北这一块地盘,实在是独木难支孤掌难鸣,也就只能求偏安于一方了。

而今,孙传芳起兵讨奉了,且节节胜利;看来,这天下真的又要变了;现在,吴佩孚又想东山再起,自己是他的旧部,若不支持,确也不过去,且或会遭直系同僚指责。再,“北京政变”后,直系虽败北,但势力并非衰竭殆尽;吴佩孚欲起,我不支持必另有他人。而吴佩孚非等闲之辈,若东山再起后真能扭转乾坤重掌天下;自己若不支持,届时如何是好?

看来,确应依嘉谟之言,迎吴佩孚出山并助其成功,也可为自己留条后路,此方为上策。

萧耀南想到此,这才决定支持吴佩孚出山了。

于是,十月二十一日,吴佩孚离开黄州,乘坐决川号舰抵达汉口,萧耀南率众武官员早已迎候了。

接着,吴佩孚发表《通电》,云:“奉军南侵,政局日非。浙督孙帅兴师讨奉,敢为表率;鄂督萧帅请佩出山,共伸大义。救国锄奸,佩岂能袖手?故于即日赴汉,佩当与诸督帅戮力同心,共讨逆贼,齐图大举。”

已取得了沪、宁、皖等地、气势大盛了的孙传芳毕竟是直系旧部,且对于吴佩孚有知遇之恩;闻知吴佩孚东山再起了,即《通电》表示“支持”;贵州的袁祖铭、四川的刘湘等人也都纷纷表态“愿追随于吴大帅”。

被奉军赶下台后躲到天津租界内的原江苏督办齐燮元,闻讯后即赶来依附;而原众议院议长吴景濂则带了一班原国会议员及直系的旧幕僚蒋方震、张其锽、章炳麟、张志潭、高恩洪、杨云、史屈居、张方严等人也前来复附,吴佩孚更是心中大悦,遂将众人均置于幕下。

只是,当吴景濂等人谏言“应组织护宪军政府,拥护曹锟复位”时,吴佩孚却觉得不可重弹旧调,作茧自缚而没有采纳,绝了吴景濂等**帮曹锟复辟之心。

吴佩孚见有众多直系旧部及幕僚支持与归附了,更是信心大增;于是,十月二十四日,吴佩孚《通电》“讨贼”,正式向世人宣告自己东山再起了。

且,孙传芳兴兵讨奉并夺占了上海及江苏、安徽的大部后,着实使张作霖与段祺瑞都大吃了一惊。

特别是张作霖,好不容易掠取到手的地盘忽又失去了,怎能不让他深感惋惜与恼怒。

张作霖将吴佩孚击垮后,原以为不会有谁敢对他不了;但想不到,从不被他放在眼里的无名之辈孙传芳,却突然冒出来打了他个冷不防,竟然一下子从他手中夺去了那么多地盘,这口窝囊气如何忍得?

因此,张作霖打算立即发兵南下征讨孙传芳。

不过,此时的张作霖有一个顾虑;唯恐向南用兵后,与自己有隙的冯玉祥会乘虚而入;所以,得先安抚好冯玉祥没了这后顾之忧,方可起兵征讨孙传芳。

为此,张作霖特意派幕僚郭瀛州带上自己的一封信函,专程赴包头拜访冯玉祥;《函》中略言:“去岁同讨曹吴,玉帅功不可没;然余孽未尽,今孙逆发难,吴贼再起,欲雪耻复仇,其意在玉帅。霖愿与玉帅戮力同心,再讨吴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130章 吴佩孚东山再起 孙传芳五省联军〗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