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胡汉民放逐出洋 许崇智被迫离粤(4/5)

人为了各自不可告人的目的,达成了一笔交易。

汪精卫如此后,蒋介石如得了“尚方宝剑”心中踏实了。

此时,汪精卫已将许崇智曾助其胜选之事抛到脑后了;蒋介石也全不顾许崇智曾提携过自己,且两人有八拜之谊,只为谋取私利而不择手段了。

于是,蒋介石去对胡汉民进行劝,且故意是鲍罗廷之意:“鲍先生希望胡先生到俄国去考察,未知胡先生愿往否?”

胡汉民明白言外之意,觉到这无非是给大家一个台阶下,容不得他不同意。同时,为了摆脱羁绊重获自由,胡汉民也就毫不含混地答应了。

于是,九月十五日,汪精卫在国民党中常会上:“汉民同志与胡毅生虽为兄弟,然此次廖仲恺同志遇刺案,汉民同志事前毫不知情,岂能代人受过?”

此话一出,胡汉民即从“廖仲恺遇刺案”中解脱出来被取消了软禁;然而不久,汪精卫就要胡汉民出访苏联,并以国民党代表的身份出席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六次扩大会议;但谁都看得出,汪精卫只是藉此将胡汉民驱逐出洋罢了;胡汉民心中当然不乐,却甚是无奈只得遵行。

九月二十二日,胡汉民带着他的独生女儿胡木兰,在国民政府秘书长李范、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朱和中及卫士杜松等人倍同下,一行五人乘坐苏联蒙古号轮船自广州黄埔出发北上,途经海参崴后一路西行前往莫斯科出访苏联了。

处置了胡汉民后,蒋介石就打算对付许崇智了。因为,此时的蒋介石已有了尚方宝剑无所顾忌了。

于是,九月十九日,蒋介石先命已任****第一军第三师师长谭曙卿率部攻打驻于东莞、已改编为****第四军第十三师了的、原“建国粤军”第三师师长郑润琦所部,以营造一场兵乱。于是,谭曙卿与其部将第八旅旅长陆瑞荣、第九旅旅长卫立煌率部星夜奔袭。

果然,郑润琦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没作多大抵抗就惶恐地连夜逃往九龙,然后避往上海去了。

而驻于石龙、郑润琦的部将第三旅旅长莫雄与谭曙卿是拜兄弟,谭曙卿也就没有对他立即发动攻击,而是告知他“许崇智被困,郑润琦已败逃”。

莫雄闻后,不禁悲泣痛哭;也就没作抵抗,而命部下缴了械;然后,也只身去往九龙了。

郑润琦败逃后,蒋介石即调原****第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徐景唐接任;于是,该部也听命于蒋介石了。

谭曙卿攻打郑润琦的同时,蒋介石即借口兵乱、以“特别委员会”名义突然宣布广州全城戒严,并立即派遣何应钦率****第一军第一师将广州城内各要害部门及交通要道全都控制起来,而时任****第一军第三师副师长沈应时的一个营则将许崇智的府第围困了。

正在府中的许崇智被这突变惊呆了,不知何故心中茫然。

正在许崇智诧异之时,忽又收到蒋介石差人送来的一封长信,其中有言:“吾敬兄久矣,然廖案突发,祸党国者竟为吾兄部将,实令人诧愕。兄何知人不明,用人不当,竟酿成如此惨剧?令人扼腕。而今人皆言兄,空谈革命,口是心非,掌权窃位,必为祸患。兄驰骋疆场,建功立勋,弟感佩有加;不意今日信用顿失,名誉扫地,喟叹不已。故弟为兄计,不若引咎自责,幡然悔悟,以杜蜚语,留取名节。”

阅信后,许崇智已知端详;蒋介石这番咄咄逼人的话,令许崇智甚是心寒。

许崇智想不到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拜兄弟,在自己危难之时竟会落井下石地来这么一手,只怪自己当初瞎了眼。

许崇智推窗四顾,但见府外全是蒋介石的兵马;自己已如笼里鸟瓮中鳖了,如何脱得了身?

但是,许崇智不甘心,遂打电话给汪精卫,询问:“何故遭禁?”

汪精卫却答道:“廖案以来,穗城风声鹤唳;今日又忽闻兵乱,故而中正作此断然之举。此皆为党国之安危,断无加害之意,汝为不必忧虑。然而,汝为的部将多有涉案,致使威望有损,恐难再节制军队;故而,依汪某看,汝为不若赴沪暂避,待政局平稳后再回粤无妨。”

汪精卫与蒋介石同一个腔调,其意思也已十分明了,同样是要他走人。

许崇智这才明白了,原来是俩人串通一气对付他;看来,他俩是早有预谋?至此,许崇智方知自己是身居樊笼难以脱险几近绝境了。

许崇智见其部将或被逮、或被撤、或遭歼,旧部被搞得面目全非了,已令他甚是痛心疾首;而今,汪精卫与蒋介石把矛头指向了他,且如此相逼冷酷无情,更令他心灰意冷了。不过,许崇智本来就只知临阵御敌疆场拼杀,并无心计与权欲;现在处于如此境地了,也就心想:“也罢,既然俩人都要我走,自己走就是了。”

于是,第二天,许崇智辞去了“国民政府军政部长”等本兼各职;然后,离粤去往上海,时在香港的许济随同赴沪。

许崇智此去后,从此结束了政治与军事生涯;后于一九三九年迁居香港,直至一九六五年一月二十五日在香港病逝。此是后话,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127章 胡汉民放逐出洋 许崇智被迫离粤〗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