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皇上求战西太后暗中求和(2/2)

害,国库早已空虚,这个仗不能再打下去了”

“太后,前方官兵同仇敌忾,虽我方损失惨重,但士气并不低,此时求和,还应三思

“哀家早已经思虑了一番,求和也是为了保住大清的江山,保障清军主力不受损,哀家的苦心,你应该体会的出。”

“还请太后三思。”

翁同龢的脸色很难看,但他又不敢直接顶撞西太后,他只有静静的听下去。只听西太后叹了一口气,低声说:“哀家派爱卿立刻赴天津,传谕至李鸿章,让他尽快托俄国公使出面调停、议和。”

翁同龢脱口而出:“去哀求俄国公使做和事老,这有失国体吧。”

西太后激怒,问:“李鸿章总不能直闯日本公馆吧,请俄使出面调停有什么不好”

翁同龢无语,他正想退下去,西太后又开了口:“这件事儿暂时不要告诉皇上,皇上日理万机,龙体欠安,不要再让他烦心了。”

翁同龢心想:“好一个歹毒的妇人你卖国求荣还拉我下水,你明明知道皇上是积极抗战的,这会儿派我去疏通李鸿章,并要我隐瞒皇上,这不明摆着挑拨我们的君臣关系吗。”

翁同龢仗着自己在朝廷上的特殊身份,他暗中尚敢违背西太后。刚离开储秀宫,他便径直到了养心殿,把西太后的懿旨全部告诉了光绪皇帝。光绪皇帝一听,肺都快给气炸了,他愤慨至极,说:“太后如此行为,我大清国将不国”

翁同龢安慰道:“无论发生什么事儿,臣永远追随皇上。”

“谢谢师傅”

光绪皇帝非常感动,在民族危难之际,他最信赖的人坚决和他站在一起,他的心理上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爱卿,太后令你去联系李鸿章,你只管去,李鸿章得到谕令后,他一定会来找朕的。那老家伙诡计多端、无比狡猾,他比谁都清楚出卖名族利益要被举世唾沫的。”

果然不出光绪皇帝预料,北洋大臣李鸿章得到西太后的谕令后,他立刻进宫要求觐见皇上。光绪皇帝避而不召,他又求见西太后。西太后趁机召见了众王臣。在场的除了李鸿章之外,还有恭亲王、翁同龢、李鸿藻、孙毓汶、徐桐、奕劻等重要人物,唯独没有大清的皇帝。

西太后问众臣:“众爱卿皆可畅所欲言,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都谈谈看法吧。”

主和派孙毓汶抢先发言:“太后,不可与日再战,我大清无力支撑战争。”

徐桐立刻帮腔:“孙大人所言极是,若再战下去,将民不聊生,国将不国了。”

翁同龢豁的一下子站了起来,他的情绪有些激动:“二位大人被小日本吓破了胆子了吧,几声炮响就如此退缩,我大清的国威何在”

“对,翁大人说的对,如果此刻我们退缩,那才真的国将不国。”

主战派李鸿藻帮腔了。西太后沉吟了一会儿,她慢慢吞吞的说:“国家连年灾害不断,恐怕无力支撑战争。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吧,众爱卿回去好好想一想,有什么好主意,立刻上奏朝廷。”

西太后表面了态度,她主张求和。

支走了主战派,西太后留下了主和派的李鸿章,她无可奈何的说:“李爱卿,你在前线浴血奋战,哀家十分感动,依你看,这仗能打下去吗爱卿,你是明事理的人,哀家欲派你去俄国人联络,让他们出门调停中日关系,你处理了吗”

李鸿章是汉臣,他知道今日的荣耀都是西太后给的,只有顺着老佛爷,他李鸿章今后才有更好的出路。李鸿章道出了苦衷:“臣,臣,受制于皇上。”

西太后不屑一顾地说:“有哀家的懿旨,皇上不敢阻拦。哀家放心大胆的去干吧,有什么事儿哀家给你撑腰。”

“嗻”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一代魅姬慈禧太后】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四十四章皇上求战西太后暗中求和〗地址https://wap.xbqg9.net/1/1372/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