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公车上书(1/2)
更新时间:20120213
中日甲午战争以清廷投降、失败而结束,在西太后的暗中支持下,李鸿章、孙毓汶、徐桐等人疾呼议和,光绪皇帝虽极力主战,但终究他抵不过手握重兵的西太后,他被迫答应签订马关条约,签约后他痛心疾首,仰天长啸:“朕无力保护国土、无力保护臣民,朕何以为君”
一连三天,他滴水未进,一想起马关条约中的不平等条约,就泪如雨下。他在师傅翁同龢面前,面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悲痛,大叫:“倭人欺我太甚,条约中那一项都令朕难以接受,尤其是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和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赔偿军费二万万两,准许倭人在中国口岸制造工艺等款项,这分明是掠夺与强暴。难道太后认识不到这一点吗”
翁同龢与光绪皇帝并排坐下,说:“皇上,马关条约签订后,京城掀起了公车上书运动,皇上未曾听说过吧”
“什么公车上书,爱卿快讲给朕听一听,朕急于了解外面的世界。”
翁同龢看了看光绪皇帝,他叹了一口气,轻声说:“皇上竟不知此事,可悲可切也。”
接着,他讲述了什么是公车上书:当光绪皇帝挥泪签约后,在京的一百多名大小官员纷纷上奏朝廷,要求废约。可是,他们的奏折全被军机处扣留了。恰巧此时京城聚集了一千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他们正准备一年一度的会考。签约的消息传开后,他们议论纷纷,有的甚至是痛哭流涕,其中有一个人,他慷慨陈言,痛斥李鸿章等后党的无耻卖国行径,呼吁大清皇帝猛醒,拯救中国于危难之中。
这个人便是康有为
在爱国志士康有为的号召下,京城一千三百多位举人联名上书朝廷,要求废除马关条约,他们还提出了改革政治要求,建议将赔款转为战争经费,暂时迁都上海,与日本人斗争到底。
可惜上书被军机处扣留了下来。
康有为等人两次上书均为到达光绪皇帝的手中,可见后党势力之强也。
听完翁同龢的讲述,光绪皇帝震惊了,这么大的事情,身为一国之君的他连一点儿也不知道,可是西太后却装作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过,原来她暗中操控着一切,光绪皇帝真切的对翁同龢说:“爱卿,你设法联系康有为,朕想见他一面。”
翁同龢沉思了一下说:“皇上近日内不可能见到康有为,大清祖制:四品以下不得入朝觐见。不过,臣可以想方设法让康有为上书朝廷。”
“爱卿尽快着办此事。”
“嗻”
很快,康有为的上清帝第三书通过翁同龢之手秘密传到毓庆宫,光绪皇帝急切的堵着。读着,读着,光绪皇帝露出了赞许的微笑,他对坐在身边的翁同龢说:“此人奇才也,朕若早一天见到他的上书,早一天顿悟。”
光绪皇帝望着窗外飘落的柳絮,感慨万分:“朕亲政已六年有余,从未见过到如此大胆陈言的人,历史惨痛的教训告诉朕:那些昏庸之徒不可用,此等明智之士须重用。”
“皇上,康有为只是个工部主事,他官职太低,怎么能重用”
“官位是朝廷给的,朕可以立刻达二品。”
翁同龢直摇头:“不妥,不妥,皇上事事应该禀告老佛爷,万万不可擅自行动。
“朕是皇上,早已亲政多年,难道亲爸爸她还要野蛮干涉。”
“皇上,小心为好。”
光绪皇帝无奈地点了点头,他说:“此上书誉录副本三份:一份立刻送到太后手里、一份存放乾清宫,一份送与军机处。让太后仔细读读,或许她与朕也有同感。”
不久,西太后便读到了康有为的上书,她对军机大臣奕劻说:“皇上近来在搞什么名堂,区区小吏的上书也送到这儿。朝政那么繁忙,他还有闲暇去研究什么上书,哼”
奕劻虽然亲近西太后,是后党的首要分子,但他对爱新觉罗氏的后代光绪皇帝也颇有感情,他打个圆场:“皇上广开言路也是为君之道,不过,对于此事,太后不可掉以轻心。这个上书的小吏康有为不是个平凡小辈,前一阵子闹腾的沸沸扬扬的公车上书,就是他领头干的。”
西太后一怔:“啊公车上书是他发起的”
奕劻点了点头,西太后沉思了一下,说:“密切监视皇上的行动,可别让这个康有为再上什么书了。”
“嗻”
奕劻走后,西太后还是不放心,她令李莲英请来了恭亲王,西太后将光绪皇帝上书递与恭亲王,恭亲王仔细读了一遍,他暂没开口。西太后问:“老六,你什么看法”
“此人不可轻视,康有为再民间文人中很有影响,他崇尚西学,据说也谙熟西征,万一他打动了皇上的心,大清朝岂不西洋化了”
“正是,哀家也是这么认为的。”
“臣早就听人说过,皇上宠爱珍妃,不但因为她长大漂亮,还因为珍妃的十分文廷式也是个西学分子,她受到文廷式的影响,常常在皇上面前鼓吹西学,竟迷惑皇上的心。现在若大清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一代魅姬慈禧太后】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四十五章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公车上书〗地址https://wap.xbqg9.net/1/1372/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