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皇上求战西太后暗中求和(1/2)

更新时间:20120212

说罢,她便呜呜大哭了起来,弄得光绪皇帝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亲爸爸,孩儿如有冲撞之处,还请亲爸爸原谅。”

西太后抹了一把眼泪,为自己掩饰:“人老了,总怕冷清,原想趁大寿庆典好好热闹,热闹,也好多年没办喜事了。既然战事失利,大家心里都不好受,庆典就不再颐和园举行了,不过,宫中的庆典不能少。”

西太后做出了初步才让步,光绪二十年八月二十二日,她谕令:著由宫中节省项下发出银子三百万两,交由户部陆续拨用,以收士饱马腾之效。”

四天后,又谕令:“所有庆辰典礼,著仍在宫中举行。其颐和园受贺事宜,即行停办。”

九月二十日,海战战况恶化,光绪皇帝向西太后禀告了这一情况。不曾想,西太后尚未听完奏折,她马上就不耐烦的打断了皇上的话,她的声音低沉的很:“战不过日寇,那就求和吧。皇上,亲爸爸寿辰典礼之前,不要再报告战况了,亲爸爸老了,想高高兴兴的过大寿。从明日起,各王、公、大臣及外省地方进贡物品陆续进宫,呈进时一律进福华门。”

光绪皇帝犹豫地说:“国家正值多事之秋,能不能取消进贡。”

“不能”

西太后的态度很坚决,连一点儿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丹墀下,大臣们议论纷纷:“太后六十大寿,庆典不可减弱。”

“太后三十年支撑着大清的江山,如今过六十大寿,寿辰庆典不算过分。”

“国家正值多事之秋,不应大肆铺张”

“打仗没有银子怎么行,省下些银子扩充军队,以后再补办庆典也行啊

“”

这些话很快传到了西太后的耳朵里,她一句话也听不进去,她只是笑了笑说:“任他们说去吧,该进贡的进贡,该祝贺的还得祝贺。”

九月二十八日,西太后写了一副副福或寿字赏给每个进贡者。十月初六,西太后召见了几位军机大臣,对他们说:“从明日起,众爱卿都不用上朝了,在宫中听戏三日,赏早点一份、午膳一份、晚点一份、另赏糖果一碟、奶饼一碟、水果一碟、锦缎一批。”

受制于西太后的这几位敷衍趋势者听罢,个个磕头谢恩,西太后满面春风,说:“众爱卿不要为战事所影响,应该开心一点,好多年宫中没有这么热闹了,难道你们不高兴吗”

“高兴,高兴。”

朝廷文武百官个个被西太后牵着鼻子走,他们除了叩头与赞颂,几乎没有人去关心一下前方的战事,光绪皇帝无力扭转这个局面,他只好机械的带领群臣向西太后行三跪九叩之礼,祝福老佛爷:“福如东海、万寿无疆。”

西太后再众人的簇拥下,在皇极殿完成了她的六十大寿。

朝拜之后,西太后赏众人皆去听戏,许多人谈笑风生,脸上挂着笑容,随西太后而去。大清的皇帝载湉面带愁云,他的师父翁同龢最了解他的心,翁同龢低声说:“庆典热浪很快就过去了,皇上这些日子也不容易,国事家事事事烦心,臣能理解皇上的苦衷。”

“师父,太后的威力如此强大,朕能干出一番事业吗”

“皇上,千万不要灰心丧气,自古以来成大业者多艰难,皇上是一国之君,只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臣相信皇上早晚有一天成大业。”

翁同龢注视着这位年轻的天子,他屡着胡须,露出了一丝笑容,他十几年的心血没有白费,他亲手教导了一代君王,当然希望这个君王能有一番作为。

战败了的西太后一味的求和。她对外国人有种恐惧心理,在众王臣的呼吁下,西太后决定重新启用恭亲王奕䜣。围绕在西太后身边的一群主和派还有许多掌握实权的人物,首先是北洋大臣李鸿章,他手中掌有重兵,然后是孙毓汶、徐桐等人。这两个人奸诈、狡猾,帮助西太后打击以光绪皇帝为后台的主战派。一时间,前线海面上炮声不断,后方皇宫里唇枪舌战,围绕战与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过完六十大寿,西太后便坐不住了,她从颐和园搬回皇宫,在储秀宫西暖阁召见了帝师翁同龢。她深知翁同龢坚决和光绪皇帝站在一边,积极主战,岁哦与,这一次她想利用一个事件挑拨皇上与翁同龢的关系。如果挑拨成功,光绪皇帝将失去有力的支持,他的主战很快便偃旗息鼓。

“翁师傅,不必拘礼。哀家有事儿相商,特请翁师傅前来议一议”

翁同龢对西太后很反感,这次,西太后召见他,老谋深算的他一下在就猜出了**分,想到这里,翁同龢恭恭敬敬的说:“太后赐教,臣洗耳恭听。”

西太后大量了一下翁同龢,她的声音很温和:“爱卿教导皇上这么多年,哀家十分感激。爱卿对大清的衷心,先帝在天之灵为之感动。”

翁同龢下跪,感谢西太后的赞誉。西太后停顿了一下,她清了清嗓子,接着说:“目前日本挑衅我大清,大清臣民奋力抵抗,其英勇故事可歌可泣。可是,我大清军械装备不及小日本,加之国内连年发生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一代魅姬慈禧太后】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四十四章皇上求战西太后暗中求和〗地址https://wap.xbqg9.net/1/1372/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