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道潜作法(2/5)
岱山岛上的人们都沿袭着“数罗汉”这一习俗。
道潜知道,这些辽人,西夏人,只是名义上的皈依,剃度只能改变其发型,哪能改变其内心。现在的这种设计,少不了鬼精明的王木木的暗示和开导。用剃度当僧侣来为宋廷搪塞辽廷的诘难,而一心追求幸福生活的辽人也明白,在宋代,僧侣是比较富有和特殊的群体。宋代寺庙大都广有田产,还能经商,放高利贷,可以娶妻生子,香火收入也不菲,犯了罪处罚也较轻,俗人犯罪入了僧门还能免去一定的罪过。大概是由于利益所趋,世俗女子觉得嫁给和尚是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宋代的和尚大都有家室、有妻儿老小。
众所周知,和尚是不能结婚的。究其原因,是因其结婚以后,就会有有子女的累赘,有家务事缠缚身子,不能荷担如来**,到处宏扬佛法,普渡众生。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以来,佛教教义虽有多种变化,但独身灭欲是一直不变的,并视为教规之一。
然而到了宋代,却出现和尚娶妻生子的奇怪现象。据宋代《鸡肋编》记载:“广南风俗,市井坐估,多僧人为之,率皆致富。又例有家室,故其『妇』女多嫁于僧。”
《鸡肋编》,古代笔记,宋朝庄绰所著,后人推为与周密之《齐东野语》相埒。书中所记先世旧闻,当代事实,多可供史家研究,有些可补正史之不足;所记各地习俗,异闻琐事,亦可资参考。此书所记载的宋代的社会状况和各地风俗,历来为史学家和民俗专家们所看重。
宋代和尚尤其是岭南地区的僧人为什么能娶妻生子?世俗女子为什么敢于嫁给和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佛儒两教融合并世俗化的结果。自唐朝中期以后,佛家以六祖慧能为代表的禅宗南派的影响日益扩大。由于该派摒弃了烦琐的宗教仪式,强调心既是佛,佛在心中,人一旦醒悟,立刻就可成佛,无须长期入庙专门修炼,简化了程序,受到民众的欢迎。到了宋代,禅宗发展到了新的程度,世俗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在其教徒心中,皇帝成了“佛”。宋代皇帝推崇文人儒家,反过来对佛教采取了宽容扶植的政策,加深了佛教思想与儒家思想的融合,这又更加加深了佛教的世俗化和儒家化。这一切,都为这些辽俘以已循入空门为由寻求辽廷的免责。
一心追求幸福生活的辽人算盘打得也蛮好,一方面,大宋的和尚既幸福又『性』福,就是不采野花,自家的家眷近在咫尺,犁田播种误不了;另一方面,大家心知肚明,辽俘变辽僧,或者说辽俘变宋僧,只是上台串个角而已,下了戏台,该咋就咋,谁牛就随谁。
不管真假,道潜现在有7万多的僧侣及其家眷十多万人要管理,压力不小啊,靖海王咋不给我来点什么样凝聚力呐?
道潜来到了王木木的身边,由王木木将自已介绍给萧金刚等人,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种委托和权力转移。
王木木向众人说:“这位是杭州永明寺道潜禅师,清凉文益禅师之法嗣,俗姓武,蒲津人。自幼不吃荤,聪颖、好学。很小就能诵读《法华经》,稍长后便在西菩寺出家为僧。道潜禅师容姿端雅,身长七尺,胸前有黑子七点,状如北斗。时人皆谓其非为常人。今又蒙皇上看重,赐号“妙总”法师;他本人又是我们哈佛大学神学院的副院长,并兼任本州海域羁糜州宗教事务局局长,从四品。所以,往后,你们在小教事务上,多与妙总法师联系,我有空也会常来关心大家的。好,今天是个好日子,好日子总应该有点什么彩头,那,我们走吧,到刚落成的岱秀索道去看看。”
现在岱山岛到秀山岛的索道是分十段建设的:
第一段称磨峰道,是岱山岛磨盘山西南沿海过岱衡洋到南面的小岛上的峰景湾,全程长100米,是用山石填海成道,面铺水泥; 恋千年73
第二段称峰浦道,是到峰景湾后,陆行500多米,过对港山,至岛西南沿海,全程仅20米,也是用山石填海成道,面铺水泥;
第三段称浦鸭索,是在大浦头岛上步行120米后,上索道南溜至野鸭蛋山,索道长230米;
第四段称鸭牛索,是野鸭子山向南稍西,溜300米至山牛轭岛,岛上步行60米;
第五段称牛高桥,是向南稍东,全程长100米,是架设的悬索桥,桥至高亭牛轭岛;
第六段称高浪索,是在高亭牛轭岛上步行150米后,上索道西溜至东岱岛的浪蓟碗,索道长500米;
第七段称山龟索,是在南岱岛上西行2公里半后,从小山咀头到龟山航门,索道长700米;
第八段称龟翰索,是从龟山航门到翰林石,索道长700米;
第九段称翰瓦索,是从翰林石到瓦窑门屿,索道长600米;
第十段称瓦秀索,是从瓦窑门屿到秀山岛的小欢喜,索道长700米。
七索二道一桥合称岱秀溜索桥,海上长度为3950米;算上跳板岛的陆程,则全程长为7280米。这样的工程,即使在21世纪,也非小事,但,王木木干了,也是想积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恋千年】最新更新章节〖第78章 道潜作法〗地址https://wap.xbqg9.net/7/770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