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快乐和悲伤(3/4)
劣实,再填一层,再劣实。
劣土墙的情形很好看,往往成了我们小孩子眼中难得一见的光景。
土墙到了丈把高。大人们用木橛子和苇箔做出屋檐,然后架梁钉椽子,再然后,铺上高粱秸子或者苇箔,用搅了麦糠麦草的粘泥打屋笆,最后,铺上麦秸草。
这草房子就成了。
这样的房子经那吹日晒,年代久了,屋檐下就容易烂出一些洞来。
找家雀窝比较容易,老奶奶的那八间老屋。我家老屋前面四奶奶和大奶奶的老屋以及作了小教室的张家家庙等等,都是草披房子。屋檐下到处都是破洞。
只是,掏小家雀就有些费劲了。
架人梯登高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要防备虫。
大人们为了不让我们爬墙上房,经常说一些吓人的故事,说某某村某某人小时候掏家雀窝,掏出来一根虫,那虫顺着他的胳膊一下子就钻到了他的嘴里,几个人朝外扯,把虫挣断了,虫头却钻进了他的肚子里。
大人的警告和威胁虽然影响不了我们掏家雀窝的热情,但是,却影响了我们的工作进度。
我们不管是谁上去掏,都要闭紧了嘴巴,将头扭转九十度,小小心心地伸进手去。
那样的姿势自然的就让掏家雀窝的行动变得有些恐怖,从而影响了速度。
掏家雀窝的时候,最最希望掏到那种已经出大翎但还没有出羽毛的小家雀。
刚刚从蛋壳钻出来的小家雀虽然好看也好拨拢,(柔嫩的红身子,肚子像一个小皮球,闭着眼睛,稍有动静,就会张开大嘴巴要吃的)但是要等到它会蹦、会上架、(让小鸟儿站在食指上,另一只手的食指横在小鸟儿的胸前朝上抬,小鸟儿爬或者跳上去)会飞、会跟在人的后面飞,却需要较多时日。
那些出了翅膀,快要出窝的小家雀则虽然具备了各种技能,却知道了生气,开始的几天,它们不但闭紧嘴巴不吃不喝,而且瞅空儿就要逃跑,让人费心。
一个夏天和秋天里,我总是要连续拨拢五、六只甚至十几只小家雀。
我的一个远房叔伯大哥,和我哥哥同岁,他是全村最会拨拢家雀的人。
他拨拢的每一只家雀都能大并且训练有素,他无论走到哪里,那家雀不用召唤,或者跟在他后面蹦,或者在他的头顶飞,一会儿越过他,一会儿落在他的肩头,馋得我们眼睛都红了。
童年的时候,我最崇拜这个大哥。
我拨拢的鸟儿得慢不说,而且,容易死亡。
死了的鸟儿一般都是瘦得不成样子,放在手里,很轻很轻的。
这让我经常的伤心落泪。
在小鸟儿不吃不喝无精打采的日子里,我会仔细地搜索六间老屋的墙壁,找喜蛛窝,抓喜蛛。喜蛛是一种爱在墙上做窝的小蜘蛛,在母亲和奶奶的眼里,它是吉祥物,抓的时候千万不可让她们看到,否则,是要挨骂的。
据说那种蜘蛛可以治病。
——————
记忆里,让我最伤心的一次鸟儿之死是那只老狸猫带给我的。
那天的中午,我在东屋的炕上玩儿。
我家的六间老屋分成了两个院子,东两间,西三间,因为屋后就是大街,中间的那一间便开了大门,作了过道,东西两个院子间有一道墙,墙上有一个窄窄的二道门。
东屋的窗外,是一棵很大的石榴树,这棵树把整个的窗户都遮住了。
我把那只刚刚会了飞翔的小家雀放在石榴树上,自己趴在窗台上唤它。
小家雀飞到我的手上,我高兴地摸摸它的脑袋和理一理它的翅膀,再把它放到石榴树上唤它。
正那样兴高采烈的玩着,不知什么时候那只老狸猫蹲在了石榴树下。
当我再一次地把小家雀放在石榴树枝上呼唤它的时候,只见那只老狸猫嗖地窜上了树,一口便把小家雀咬了去。
我惊叫一声。从窗口跳出去。
在两个院子里。我一边吆喝一边追赶老狸猫。
老狸猫最后放下了那只小家雀。窜上院墙,躲到了房顶。
我哭着把那只小家雀捧了起来,仔细看看,它已经死了。
那天中午,家里只有奶奶一个人躺在西间炕上睡觉。
我坐在院子里抽抽嗒嗒地哭了一会儿,悄悄进屋,打开母亲的大柜,踩着凳子。从抽屉里偷出了两个四方形的小铁盒子。
那是母亲的宝贝。
夜里,我经常看到母亲很仔细地从大柜里拿出它们来,翻弄着里面藏的那些一角的钱、布票、粮票、工分本、党员证等等物件。
我把小铁盒子的东西集中到一个里面,把另一个装了小家雀,埋在了石榴树下。
埋葬小家雀的时候,我记得自己一边流泪一边对它说了许多的告别的话。
那次的伤悲,应该是最大的了。
至于那个小铁盒,母亲直到今天也不知道它去了哪里。
母亲剩下的那个铁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极品点子王】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九十一章 快乐和悲伤〗地址https://wap.xbqg9.net/7/7228/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