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墙倒众人推(2/3)
论的补充里,出现了纰漏。
他说——汉文宽厚长者,不闻有殆废不举之病;宣宗综核名实,不闻有督查过甚之失。
就是这句话,被程颐的学生朱光庭抓住了鸡脚!
你什么意思?
先举仁庙,说要‘师仁祖之忠厚’却担心什么‘百官有司不举其职’,又举先帝,说要‘法神考之励精’,却忧心于‘监司守令,不识其意’害怕有司‘督查过甚’。
却在后面拿着汉文帝和汉宣帝,来拉踩我大宋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宋仁宗元丰六年最终加谥)和英文烈武圣孝皇帝!
这已经不是在含沙射影了!
是赤裸裸的诽谤祖宗!
奸臣已经自己跳出来了!
就是这个苏辙!
老实说,这是文字狱,但,人家朱光庭站在了政治正确的道德高地上。
大宋以孝治天下!
何况,赵煦又是自诩的‘古往今来第一孝子’。
而苏辙,作为赵煦身边的经筵官。
却犯下这种,将先帝和汉宣帝对比,还让汉宣帝高于先帝的错误。
于是,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看向宫中。
苏辙在知道这个事情后,更是吓得半死!
当年,乌台诗案的时候,他哥哥苏轼,只是阴阳怪气的讽刺了几句朝廷,就被下狱几乎就要处死。
要不是章惇、王安石以及旧党的好多元老相救。
现在他哥哥,应该有个十一二岁了。
而他如今,却被指责‘挟情用意,毁斥祖、考丰功盛烈,不如汉之文、宣,此乃为臣不忠也!’。
这要一个不小心,他全家都得好好想想,怎么个死法了。
于是,苏辙赶紧连夜写自辩。
而他的自辩还没有呈上去,旧党内部先炸锅了。
十二月癸丑(二十九)元祐元年的最后一天(元祐元年的农历十二月只有29天)。
一堆自诩‘仁祖老臣’的家伙,通过登闻鼓院,开始上书,强烈斥责苏辙的大逆不道和不忠不实。
曹家、刘家和杨家这三家仁庙外戚,也都跳起来,对着苏辙破口大骂。
这是他们的立场。
由不得他们不做反应。
……
外界纷纷扰扰的时候,赵煦正在福宁殿上,看着李宪带人敬献上来的,元祐元年最后的赐物——数百副钟馗画像。
入宋之后,每年守岁,在门上贴钟馗画像以辟邪,就成为了民俗。
仁庙开始,宫中也开始了贴钟馗画像驱邪。
到元丰年间,朝廷开始赐给群臣钟馗画像。
因为需要大量赐下,所以,采用的雕版印刷的方式。
也就是先让画工摹拓寺庙的钟馗画像,然后再让工匠雕刻成板,最后大批量印刷,再精心裱装。
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皇室的需求。
因为,这些画像可不仅仅是赐给大臣的,宫中的宫阙以及宗室的家宅,也是大量需求。
而今年的钟馗画像,用的是全新的雕版和全新的油墨、纸张。
所以,这些画像看上去更精致,也更清晰了。
这是受益于宋辽交子贸易带来的技术进步。
新的雕版技术,新的油墨材料,新的纸张,都在不断迭代。
在资金的支持下,如今已经迭代了至少三代。
明年,新一期发行的交子,将拥有更好的纸,更好的油墨,以及更清晰的雕版。
赵煦拿起一张装裱好的钟馗画像,仔细端详一番后,赞道:“想不到,郭熙画钟馗,也颇为应手!”
“不错!不错!”
“郭崇班,蒙了大家那么大恩典,自是会尽心报答!”李宪在旁边奉承着。
赵煦嗯了一声,郭熙在上个月,被赵煦特旨从东班诸司之中转了出来。
以香药库使,换为大使臣阶的内殿崇班。
虽然说,香药库使是正七品的东班官阶,位于东班诸司正使的第十二级,看上去位高权重,威风官,随便去登闻鼓院投递书状,一旦被人知道,就会被穿小鞋。
而且,一般情况下,登闻鼓院收集的百姓诉状和官员书状,都不会送到宫中来。
能被送入宫里面的,都是有高层授意的。
如今,管着登闻鼓院的,正是权知开封府蔡京。
所以,那些人那些书状是怎么回事,可谓一目了然。
赵煦甚至怀疑,连那些所谓的‘仁祖老臣’,都可能是有心人鼓动的。
就盼着二程的徒子徒孙和二苏的朋友、迷弟打起来。
打的越凶越好!
却不知,这是在帮倒忙!
外敌的刺激,必然导致,原本松散的政治小队伍抱团,然后形成向心力和组织。
搞不好,蜀党和洛党要在这次风波后,开始成型了。
不过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更新章节〖第七百零二章 墙倒众人推〗地址https://wap.xbqg9.net/45/45490/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