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下山(2/3)
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导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导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节要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到“此十义,人所同”先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略明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中子,及老庄”先容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础包含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更,一部中国史的基础面貌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恳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干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次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导思想。作者认为教导儿童要重在礼节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学进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标。可以,《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导的著作,这在浏览时需加注意。《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领导下编成的读物,布满了积极向上的精力。”
丘处机呆若木鸡地问:“这些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沈天星诺诺无声,心想呀!漏嘴了,这可不好,于是有些懊悔地离开了,不管还在痴呆中的丘处机,后来他也没有再过问,似乎什么都没有产生过一般,只不过这些简略的东西也没有再请求自己背诵,但是却变本加厉地增长了很多深奥的典籍,让沈天星为之叫苦不迭,但又苦笑不已,最后还是无奈吸收。
这不今天他就读起了新书了,好歹有些新意吧,这书名叫《菜根谭》。《菜根谭》是唐朝道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降生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进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偏向。
同时他作为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气力。其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只听他念道:“余过古刹,于残经败纸中拾得《菜根谭》一录。翻视之,虽属禅宗,然于身心生命之学,实有隐隐相创造者。亟携回,重加校雠,抄写成帙。旧有 序,不雅驯,且于是书无关涉语,故芟之。著是书者为洪应明,究不知 其为何许人也。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尽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情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往而草回生矣。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本日之是不可执, 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自得便思有骄矜辞色否。 失意便思有怨看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进少、从有进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 尘情。
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儆惕惰气;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 亦可鼓畅天机。
钟鼓体虚,为声闻而招击撞;麋鹿性逸,因豢养而受羁糜。可见名为招祸之 本,欲乃散志之媒。学者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万能无敌】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零五章 下山〗地址https://wap.xbqg9.net/3/3916/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