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第137章 官官相斗(3/4)
被打倒在地的话,肯定还要踏上一只脚,搞得死死的,不能让其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高斌历史上治理河道水患颇有功绩,很可能因河道治理问题,被政敌寻到突破口,若无差池,也会制造出问题。
另一方面,他们背后的主子有着挡罪免责和立功重用的承诺,才让他们更加嚣张拔扈,肆意妄为。
高斌政敌的主要争斗方式,就是在乾隆面前争宠,陷害对方,进行你高我低的较量。
这种情况下,高斌完全处于被动,众目睽睽,众矢之的,有些事情有口难辩。
李炖、张宾表面应承着,以种种海口表示着忠心,却是不思悔改,依然故我,把上级拨付下的银两,支付挥霍,巧列名目,暗中分肥。
有的也有不入内见面,而由军机大臣草拟批旨,由军机章京用宽约寸余白折纸一条,恭楷缮清,再由军机大臣阅定,夹于未批之摺内,盛以黄匣,由南书房太监呈进,请皇帝定夺采用与否。
于是,皇恩浩荡,赦免死罪,顺手把朝中势力重新调整一番,形成新的暂时平衡。
更何况这是系统行为,有着连锁效应,冒险的回报是无比大的,即便是事发被杀,家中老小也有巨大保障。
此段历史,清庭腐败盛行。
反正皇上手握任免大权,经常地削减与增强,调合着朝中各方势力的平衡,偏向一方,独掌朝中大权,皇上就不好玩了。
方程决意跟随奏折,看个究竟。
方程通过一位内宫行走的官员得知奏折上呈的大体程序
官场之上,自古就有刺杀行径,你死我活的争斗,冒险是必须的,也是值得的。
至少是流言蜚语,先把对手拉下马来再说。
他要等那位军机章京与随从做好手脚后,奏折到了乾隆手上时,再复制回去。
李炖、张宾背后的主子,暗中指使,就是把工程搞黄,破坏工程进展。
复制奏折时,他发现高斌大人还隐藏在奏折中一份密奏,显然是老臣与乾隆的暗中约定。
他们自然尽心竭力,最后把责任推到两位上司身上。
奏折经皇帝阅批后,发下内奏事处。
方程动用神识,复制了高斌大人的奏折,存储。
更多的时候,需要先下手为强,搜集证据,罗织罪名,剪除异己。
这种冒天下大不讳的行径,高斌这位老谋深算的政坛宿主,岂有不知之理。
高斌与张师载两位大人对他们的行径过于轻视,感到不过是些鸡鸣狗盗行为,不屑指责。
方程知道,此时高斌位高权重,已经少有政敌,才着了隐忍已久政敌们的道。
乾隆命将李炖、张宾正法,责高斌、张师载“负恩徇纵”,令将高、张二人一同绑赴刑场陪斩。
乾隆内宫之内也有着强烈的争斗。
然而,方程发现,内奏事处的军机章京可以避人耳目,大行其便。
凡用驿马递送者,一律送至兵部捷报处,再由该处值班官员直送宫门,由内奏事处接收,随到随收,不受时间限制。
总之,比起被杀头来,还有胜算的机会。
官场上,展开的是政治斗争,流言蜚语的舆论也管大用。
其中如有提出两种处理意见者,称为“双请”。皇帝阅批后,仍发交军机处办理。
外省官员可动用驿马递送。当然,也可自派家人递送。
“高斌奏折”,终于呈到乾隆面前。
他表面上不动声色,一付大大咧咧。实际上,暗中却动用计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最好的结果,就是皇上能够重新任命自己线上的大员前来,到时,把账算在高斌、张师载头上,工程再做的瓷实可靠。
乾隆尽管智慧深厚,但是凡事都需要有人去做。
高斌拟写奏折确实老道,句句如钢,词词如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清楚楚。
行刑时,高斌、张师载吓得魂飞天外,全身瘫痪,昏迷在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九灵玄变】最新更新章节〖137.第137章 官官相斗〗地址https://wap.xbqg9.net/25/25092/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