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第137章 官官相斗(2/4)

折附有用印咨文,以凭查核,主要查核该折片数量是否相符,有无擅拆泄漏沉匿递送迟误等情弊。

他们深谙官场之道,自然把高斌与张师载的吩咐虚与委蛇,阳奉阴违。

奏折分为京内奏折的递送和外省官员的奏折两种情形。

先是乾隆皇帝安排高斌与张师载,督办堵塞黄河铜山张家马路决口工程。

他用此麻痹政敌的绝招,成功引退,乐享晚年。

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他们深谙此理。

冒险成事者,平步青云的占绝大多数。

方程神识替代着高斌,有着朝中诸多关系,自然不会任由两位肖小继续作乱,警告过数次。

呈递的次序是,先外省奏折,再京内衙门之折件。

方程知道,接下来,高斌就需要拟写奏折了。

然而,他们的属员李炖、张宾侵帑误工、河工未成。

他们物色与培养的军机章京,在贴身随从中早就安插了折奏折、模仿高斌字迹的高人,印章也能以假乱真。

呈送奏折的太监面色也微有变化,不时打量乾隆阅批“高斌奏折”的脸色,高斌政敌的手伸到乾隆身边了。

官场上,高斌必须明争暗斗,安插眼线耳目,对政敌了若指掌,敌动我知,未动先知。

让老岳父高斌陪斩,就是昭告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强者也不屑与之为敌,更不容弱者投向自己的敌人,统一阵线,必须吸收一切可以吸收的力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盟军!

密奏写的全是事件涉及到的朝中大员行径。

他的政敌正安排耳目,全神贯注地候着他这份奏折呢!

他们蝇营狗苟,避开两位大人耳目,私下把自己的各方关系摆弄得妥妥贴贴。

无毒不丈夫,既然不想死,就必须制敌先发。

事前并不言明是陪斩,高、张二人以为自己亦判处死刑。

奏折文书的处理程序及运转过程:京内外官员的奏折送到内奏事处后,由记档太监登记,交奏事太监呈进皇帝,启封批阅。

奏折通过驿站,一级级传递进京城。

他秘密安排亲信把两个属下丧心病狂的行径与作为,全部查清,获取证据,罗列明白。

其中,当然要动用些手段,帮助高斌迈过这道坎,最好借机剪除政敌。

朝中用人就不免厚此薄彼,更何况皇族之内争斗本就十分激烈,手段残酷,玩弄权谋,非常露骨。

谋算功夫确实到家。“高斌奏折”到了乾隆手里,肯定面目全非,不知所云,当然会让政敌大得便利。

方程不管这些肖小的行径,直接把高斌奏折的原文及秘奏内容,一字不落地复制到乾隆的视线内。

凡专遣家人或专差递送者,则可直送景运门内外奏事处,统由外奏事处官员转送内奏事处接收。

皇帝一般于清晨卯刻(清晨5—7时)起床,每日膳后,阅奏折。

未批定者,即另贮黄匣,捧入请旨,称为“见面”。每日不过数件。

他权倾朝野的位置,让很多人牵挂着,恨不能取而代之。因此,他做不得太平官,不倒翁。

花费无度不说,更有工部里的拖延懈怠,工期眼见着拖得遥遥无期。

皇帝心知肚明,就要“杀猴给鸡看”,自己的老岳父,说杀就杀,何况其人乎!

国库的银两还没有拨到,他们就借着奉迎高斌、张师载之名,大胆地赊欠,花天酒地,极尽奉迎,行贿索贿。

内奏事处即将发下之朱批奏折,于清晨送交军机处,由军机章京分送各军机大臣阅看,称为“接折”。

高斌的身份,很符合考试题目的要求。

时光流转到乾隆十八年(),黄河在铜山张家马路决口,乾隆皇帝令时任河督高斌与张师载堵塞。

方程看破此中机巧,发现高斌的政敌早就蓄谋已久,充分准备。

如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九灵玄变】最新更新章节〖137.第137章 官官相斗〗地址https://wap.xbqg9.net/25/25092/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