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节(2/4)

饷。

2吐哺归心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古书上写周公勤于接待贤士,有所谓“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连吃饭和洗头发都受影响。

宋献策摇摇头,不让他把话完,拉着他向前走了几步,声道:

“几年来,足下有许多次很好的建议,弟深为赞同。你在去伏牛山得胜寨途中,于神厘地方写的那封书子1,纵论天下形势,向主上提出建议,据宛洛以经营中原,建立根本,以图天下。那封书信,宏谋卓识,非同凡响,笔畅达,条理严密,颇有陆宣公奏议2之风,为近世所少见。不惟弟与启东捧读再三,佩服万分,主上也赞不绝口。然而兄之宏谋卓识,未见之实行,竟成为一纸空言。倘若依足下建议方略,今日我大顺义军不会孤军远征,使你我不会在全军腾欢中暗怀杞忧。即如去年十一月在西安讨论义师是否迅速远征幽燕,臣中只有你我,武臣中只有田玉峰,意主持重,但不能畅所欲言。今日已经进了北京,大家欢喜鼓舞,别的话皇上未必听得进去,多了反而不好。”

1书子见本书第二卷第四十二章。

2陆宣公奏议陆宣公名陆贽,字敬舆,唐代名臣,深受德宗信任,参与重大决策,其关于各种军国大事的奏议,理透彻,笔流畅,骈散兼行,在唐宋古中独具一格,颇为著名。

“献策,目今不是天下已定,而是决定成败存亡的关键之时。有些大事,你我不言,何以上对陛下,下对万民”

宋献策心中一惊,望着李岩片刻,忽然以轻松的态度拍一拍李岩的肩膀,笑着道:

“皇上和众将们都正在兴头上,臣们都在等待皇上登极后加官晋爵,你我何必不识时务,故意使皇上和武群臣扫兴至于你我原来担心的事,不过十日,必能看出眉目。到那时,你我身为正副军师,成败利钝之事,责无旁贷,自然要尽忠建言。至于皇上早日纳妃,本是一件事,你何不在这样事上随波逐流,和光同尘”

李岩也笑了,点头:“老兄深请世道,所言极是。其实,为皇上纳妃事,弟也十分留心,今日上午弟奉旨去处理懿安皇后出宫之事,看见一个宫女容貌甚不一般,虽在惊慌之中,但神态镇静,举止优雅。我询问慈宁宫管事太监陈安,知道这个宫女名叫窦美仪,论容貌在后宫中数一数二,颇通墨,在张皇后身边是一位六品女官,与一般宫女不同。她请求随懿安皇后出宫到张国纪府中,随皇后从容自尽。弟因想到为陛下物色妃子的事,不答应她随懿安出宫。倘若陛下必欲在目前戎马倥偬中选一妃子,窦美仪未必不强于费珍娥。应该从二人中挑选一位,何必今日就匆忙决定”

宋献策猛一高兴,问道:“既然你看见窦美仪才貌出众,举止优雅,堪充大顺后宫之选,何不奏明陛下”

李岩笑着:“我之所以不急于奏明陛下,第一是弟认为陛下选妃事不宜过急;第二是弟不愿留下一个向皇上不献忠言论而献美女之名;第三,到适当时候,比如,数日之后,吴三桂的归顺有了眉目,北京能够暂无东虏入犯之忧,由我们共同向皇上建议选妃,由礼政府进行初选,然后请皇上自行选定。在初选时,费珍娥也好,窦美仪也好,除她们二人之外,宫中难免尚有遗姝。古人云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何况北京城这个地方一旦下诏选妃,除宫中女子之外,也要在北京城内清白良家女子中仔细挑选。何必匆忙决定”

宋献策忍不住哈哈大笑,拉着李岩向东华门外走去。李岩问道:

“仁兄为何大笑”

宋献策:“足下高见,弟深有同感,但有一事,使弟细想之后不觉大笑。”

“哪一点使兄大笑”

“你在慈庆宫看见了才貌双全女子,堪当后宫之选,但你不愿留下向皇上献美女之名,不肯奏明皇上。这正是你的可敬可爱之处,但也是你在义军中不能和光同尘的地方。这几年你已经成了背叛朝廷的流贼,却不能摆脱宦门公子气与书生气,怎能不使我大笑乎”

李岩点点头,也笑了。他们随即在东华门外上马,带着等候在东华门外的一大群武随从奔往设在灯市大街的军师府去。

晚膳,御膳房仍然为李自成准备了各种荤素菜肴和点心,足有三四十样,仍然是比民间的正式宴席还要丰富。李自成不知不觉皱一下眉头,向侍立一旁的宫女头儿王瑞芬问道:

“御膳房的头儿来了么”

“回皇爷,他在殿外侍候。”

“叫他进来”

御膳房的头儿是一个中年太监,还没有摸清新皇上的脾气,诚惶诚恐地进来,跪下去不敢抬头。李自成望望他,用温和的口气道:

“从明天起,御膳不要准备这么多的菜了。孤深知民间疾苦,不愿看见皇宫中如此浪费。按原来明朝定例,皇上一个人的御膳每天用三十四两几钱银子,太浪费了。在平民百姓之家,一年吃饭也用不了这么多银子从明天起,每顿御膳,荤素八样就够了,另外加一碟辣椒汁。崇祯吃过羊肉汤烩馍和牛肉刀削面么”

“回陛下,崇祯皇爷不曾吃过。”

“啊,你们大概也没有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李自成】最新更新章节〖第344节〗地址https://wap.xbqg9.net/21/21450/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