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节(2/4)
有理。确实,自己没吃过朝廷一天俸禄,三次乡试都没有中,至今还是个白衣秀才,算不上大明皇上的臣子。这“忠君”可以讲,也可以不讲,和那些已经做了官的人到底不一样。可是这种想法,他还是不愿出口,仿佛有了这种想法,违背了自幼所受的圣贤教导。于是,他又问道:
“外边对这晓谕有何议论”
“外边么十个人有九个人认为,李闯王准许百姓出城采青是出自真心,连官府也”
“官府如何”
“官府也信以为真。”
“何以见得官府也信以为真”
王铁口笑道:“你真是坐在鼓里刚才官府已经出了告示,严禁闯王的晓谕流传民间,倘有私传晓谕者一律问斩,还严禁谣言。看起来,这是官府害怕李自成争取民心。可是它另外出了一通告示,晓谕百姓:从明天起,每日放妇女老弱出城采青。一交卯时,五门齐开,戌时关闭城门。这不是连官府也相信李闯王的晓谕么可是它一字不提是李闯王的晓谕,只这是上宪出自恫瘝百姓之心,特施恩惠。”
张成仁听了连连点头,心中开始恍然,觉得目前局面确实与他原来想象的完全不同。可是他还是有点担心,便又问道:
“会不会有贼兵混进城来”
王铁口淡淡一笑:“成仁,你放心吧,城门稽查森严,青壮男人不准出去,也不准进来,何惧之有你真是多操心啊”
大门上传来叩门声,王铁口正要回家去看看瘫痪的妻子,便顺便出去开了门。进来的是霍婆子,她同王铁口站在前院声了一阵,又把自己的破篮子放回东屋,然后来到内院西屋,将明天要放妇女老弱出城采育的事告诉张成仁夫妇,并她明天也要出城采青,将替他们带回来一把野菜。
香兰望望丈夫,意思是问:她是不是也可以跟着霍大婶出城采青。张成仁十分犹豫,觉得放心不下,半天不一个字。霍婆子见他拿不定主意,便对香兰:
“你明天暂不要跟我出城。你同我不一样,你是年轻人,不像我已经是老婆子了。何况我的脚又大,走惯了路。你再等两天看看,要是真的出城去没有事儿,闯王的人马确实保护城中的采青妇女,那时你再随我出城不妨。”
香兰本来心中也有点害怕,听霍婆子这么一,就决定不去了。她轻声问道:
“霍大婶,你要出哪道门啊”
霍婆子胸有成竹地:“出西门。”
张成仁问:“为什么不出宋门或南门这两道门都离得近些。或者出百门也可以。西门那么远,你为什么要从那里出城呢”
霍婆子笑着:“你真是个秀才先生。我可仔细想过了:上次开封被围,曹操的人马驻在东边和南边,宋门外和南门外都驻扎有曹操的人马,游骑也常到曹门外。这一次,看来他们还会在禹王台一带驻扎老营,虽我是老婆子,可也不得不心啊”
张成仁笑道:“大婶,你既是大老婆子,还怕他们么”
霍婆子也笑起来,:“看你的,虽然大婶是个老婆子,其实也只有四十几岁,不到五十。常言道:吃粮当兵满三年,看见母猪当貂蝉。那曹操的人马军纪向来不好,能掳掠年轻妇女当然掳掠年轻妇女,掳不到时不定连年纪大的也一样拉去。你大婶还想死后清清白白地去见你霍大叔,所以我宁肯多走几里路,要出西门采青。”
成仁夫妇听了霍大婶这番话,感到很有道理。香兰又道:
“霍大婶,你明天出城去试一试。倘若有年轻的娘儿们出城采青,没有出事,我后天也随你去。如今救一家人的性命要紧。”
“你别急。我明天出城打算走远一点,摸摸实情。倘若一切无碍,闯王人马看见采育的妇女们确实规规矩矩,尽心保护,以后我一定带你出城。”
香兰和成仁都从心里感激霍婆子,连声道:“这样好,这样好,过两天后跟你出城。”
第二天五更,天还没亮,霍婆子就动身了。香兰也早早起来,将她送到大门口,望着她走出街,一直望到看不见她的影子,方才闩好大门,心里暗暗祝祷着霍婆子黄昏时平安归来。回到里屋,她望望还在熟睡的两个孩子,看着他们都饿得面黄肌瘦,她是多么盼望也出城去采青啊
霍婆子沿着大街巷走了几里路,当来到开封西门时,太阳已经有城头那么高了。城头上和城门洞站着许多兵丁,都有军官带领,还有许多了壮,由绅士们带领。城门开了一条缝,只能过下一个人。吊桥已经放下来了。专门有一二十人在城头上管着绞吊桥的绳索。
采青的人正在陆续出城,但是城门口并不拥挤。因为是第一天放人出城,大家都心谨慎,很不放心。尤其是年轻妇女,大都不敢出来。虽有一些少妇被饥饿逼得没有办法走出城来,那都是容貌比较丑的,穿着破烂的衣裙,故意连头也不梳,脸也不洗。其余大部分是老头子、老太婆,拄着拐棍,㧟着篮子。也有不少孩跟着大人出城,但都是男孩和十岁以下的女孩,十岁以上的女孩几乎没有。两次开封被围,老百姓还没有一次像这样在战争期间出城采青。今天是第一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李自成】最新更新章节〖第277节〗地址https://wap.xbqg9.net/21/21450/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