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节(1/4)
着开封从此进人了绝粮的可怕时期。过了一天,官府要搜粮的谣言传遍全城,有些地方确实已经开始搜粮,现在除了个别达官贵人和有钱有势的乡绅之外,一般平民百姓,包括一些殷实人家,人人感到恐慌,担心什么时候会来搜粮,把秘密贮存的救命粮食都搜去,大家就只好饿死。
张成仁家中的粗细粮食不到一石,大部分是在义军重新围攻开封后,设法抢购来的。如今要搜粮的风也吹到了他们这里。当天夜里,趁着更深人静,张成仁夫妇将这些救命宝贝装进缸中,埋到地下。夫妇两个都是久饿之人,身子无力,加上成仁又是一个自幼读书的人,没有劳动过。所以等他们在茅厕的墙根下挖好坑,埋下缸,又填上土,天已经亮了。成仁累得直喘气,浑身虚汗,回到屋中,跌在一把椅子上,叹口气:
“唉,要是老二在家就好了。”
香兰:“他们守城,五天一轮。他已经去了四天,今天该下城回来了。”
正话间,临街大门上有轻轻的敲门声,随即又传来王铁口的咳嗽声。香兰赶紧跑出去开了大门。王铁口手上拿着两个馍,走了进来。这两个馍比较白,原来是昨天他上藩台衙门卜卦,临走时人家送了他几个馍。在目前,送馍的事已经很难得了。他把两个馍递给香兰。香兰连声道谢,赶紧把一个送到上房,留下一个,准备让丈夫、宝和招弟分吃。
张成仁给王铁口倒了一碗开水,问道:“铁口大哥,你去抚台衙门卜卦,到底吉凶如何开封有无要命风险”
王铁口哈哈大笑,:“老弟,目前我们都不晓得开封将会如何。实话对你吧:卜卦有时准,有时不准。要真是那么准,卜卦的人都可以做官了,何必还来摆摊子你问开封将来有没有破城的危险,我自己也不知道,只能,到时再吧。不过我对那些做官的富人起来,总要找些吉利的话安慰他们,使他们宽心。如果我,李闯王必进开封,那岂不是惹祸上身我们都不是很久的人了,何必那样自找麻烦呢这是对你老弟的实话。”
张成仁又问:“可有什么新的消息”
王铁口:“我给你看样东西。”着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递给成仁过目。成仁打开一看,原来是李自成的一个晓谕,上面写道:
奉天倡义武大元帅李谕:照得1开封被困,细民无罪。顷据探报,饥民倒卧街衢,老弱死者日众。本大元帅出自农家,深知百姓疾苦;原为吊民代罪,提兵莅豫,岂忍省会士庶,尽成饿殍今特照告城中官绅:自明日起,每日日出后放妇孺老弱出五门采青,日落之前回城。义军巡逻游骑不再到大堤以内,对走近大堤采青者妥为保护。倘有城中兵勇混迹其间,意图窥伺骚扰,定予捕斩不赦。切切此谕
1照得明、清到民国年间,下行公和官府布告,开始时常用“照得”二字,成为习惯格式。
张成仁看过这一道晓谕抄件,沉默不语,他不明白李闯王的用意是真是假。按一般常理推测,既然是围困开封,就应当把城内因得没有办法,不攻自破;怎么会忽然自己提出来,让城里的老弱妇女出五门采青这不是困死,而是放生。自古哪有这样的道理他不能相信李自成会这样仁义,但晓谕又是明明白白地这么写着,使他感到摸不着头脑。
香兰在丈夫看晓谕的时候,站在身后也看晓谕。她识字不多,不能看懂,但丈夫念出来的晓谕,她听得明白。这时她望望丈夫,又望望王铁口,声问道:
“李闯王真会这样仁义么”
张成仁脱口而出:“不知这门葫芦里卖的啥药”
王铁口捻着胡子,慢慢道:“我看这个晓谕是出自诚意。”
成仁问道:“何以见得天下竟有这样仁义的流贼”
王铁口笑了一笑,:“成仁,你是秀才出身,应该知道有句俗话,叫做胜者王侯败者贼,安知今天这个流贼就永远是流贼”他看见张成仁一脸惶惑的神情,便接着放低了声音:“如今的贼就比官军讲仁义,不像官军扰民,所以才有贼过如杭,兵过如篦之谣。这句民谣很流行,难道你没有听过”
张成仁摇摇头:“竟然如此”
“早已如此,岂自今日”
“可是”
“成仁,你这个人只晓得读书,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外边的事儿你不打听,只怕耽误了你的举业1。别人的话送到你耳朵里头,你都只当耳旁风”
1举业科举时代,学习有关科举考试的学业
张成仁叹了口气:“唉,读书人没有用,一脑袋四书五经”
王铁口赶快截住:“不然,不然。只要能过此围城大劫,你不愁没有登科扬名的日子。不管谁坐江山,都得用读书人,都得举行乡试、会试,选拔人才,你愁什么”
张成仁感慨地:“可是我自幼读圣贤书,略知忠君之义”
他的话还没有完,又被王铁口拦腰打断:“嗨老弟,你又糊涂了,你不过是个秀才,又没有吃朝廷一天俸禄,犯不着死抱着忠君二字。”
张成仁被王铁口一句话抢白得不出话来,心里也觉得王铁口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李自成】最新更新章节〖第277节〗地址https://wap.xbqg9.net/21/21450/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