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五行,阴阳,太极,无极(1/2)
在十八世纪初德国哲家、数家莱布尼茨以二进制解读易经的六十四卦。
莱布尼茨在《致德雷蒙信》中指出,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图形,恰恰与他在二十多年前发明的二进制计数法相类似:阴爻——可以用0表示,阳爻—可以用1表示。
莱布尼茨又说以0和1二数可以表示万物,一如易经中阴爻——,阳爻-生生不息,滋生万物。000000為六十四卦中的坤坤;000100為六十四卦中的坤震;111111為六十四卦中的乾乾。
莱布尼茨还进一步附会八卦表示上帝七日创造世界,坤000:為天地洪荒,万物皆空;第一日:艮001為上帝造天,第二日:坎010為天地同在第七日乾111:乃万物具备,是為主安息日。
《易传》又称《十翼》,早期一般认為《十翼》出自孔子的手笔。
《周易註疏》曹魏王弼(卦辞、爻辞、彖、象、言)、东晋韩康伯(繫辞、说卦、序卦、杂掛)註《周易注》;唐孔颖达(574─648)疏《周易正义》十卷。五经正义、十三经註疏之一。
五行─阴阳─太极─无极。
宋代《三字经》提到:「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说卦》《言》。」
《周易、繫辞传、上》把「易」的性质归属於「乾」,把「简」的性质归属於「坤」。
《山海经》中说「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
《周礼》郑玄注引杜子春云:「连山,宓戏;归藏,黄帝。」
《周易正义》:「王作《易》之时,正在羑里,周德未兴,犹是殷世也,故题周别於殷。以此王所演故谓《周易》。其《周书》、《周礼》,题周以别余代。」西汉司马迁《史记》:「西伯拘羑里,演周易」。
《松崖钞》卷一《上制军尹元先生书》。《四库提要》称「发挥汉儒之。以荀爽。虞翻為主,而参以郑康成、宋咸、干宝诸家之说,皆融会其义,自為注而自疏之。」
数科普:常识性谬误令人忧。莱布尼茨所讲以0和1二数表示万物和易经六十四卦并无关係。
楼宇烈。袁宏与东晋玄。收入《国研究(第一卷)》。67─92页,北京:北京大出版社,1993年3月。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书。易经中的哲思想是中国化的大源,它不但普遍而实质地影响了中国数千年来的术、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
尤其是陶冶了每一个中国人的人生观。易经哲之所以有如是大的影响力,乃由於内容既包括著宇宙万物的原理原则,也包括著人生一言一行,正如繫辞传说的:「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邇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伏羲氏画卦:古代传说伏羲氏画八卦,為易经哲的创始者。伏羲氏為中国古史中畜牧时代的开创者,中国歷史上第一位「王」,约当西元前4700年左右,就其时代之早而论,实為世界人类哲的始祖。
繫辞传记载他画八卦的事云:「古者包牺氏(按即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周王演易:周王(前1232─1135)时当殷商之末,其时殷紂在位,天下大乱,王以忧患之心,发扬易经哲,重八卦為六十四卦,作卦、爻辞,史称「王演易」。
王之时,社会人民对鬼神之信仰极浓厚,王乃发明一种筮术,将易经哲融入筮术占断中,藉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之象;断以吉、凶、悔、吝等语,由是指导、教化人民生活合理化,所以后来孔子称讚王:「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周王将伏羲氏的八卦哲,进一步落实到民生日用上。
孔子赞易:王后五百餘年有孔子,孔子生於春秋之末。孔子继承伏羲、王之绪,更对易经哲宏扬开创,他作十翼以解释王的六十四卦及卦、爻辞,摒除筮术占断的神道气氛,纯粹以哲思想说明吉凶之故,从此易经成為纯粹哲思想之书。
孔子的十翼,乃十篇字,后人称為易传,王的六十四卦象及卦、爻辞,则称易经。孔子的最大页献是完成了易经哲的庞大思想体系,在此体系中,宇宙、万物,与人类都纳入一则的「道」中,而人类以其天赋灵智,首出庶物,提高精神生活,追求道德,為人类未来展开一条光明大道。
孔子的宏扬易,為易经哲发展史中的最高成就,史称「孔子赞易」。
伏羲氏、周王,与孔子被称為「易三圣」。
两汉象数易:孔子以后,易衰微,至西汉初年,田何授易,乃又復兴。唯西汉数术、灾异之盛行,易经哲受此影响,乃与数术之合流,致其用於占断灾异,世称為「象数易」。
西汉易,大体在宣帝以前,仍守儒门易义,自宣帝时孟喜开始,焦延寿、京房等都是占断灾异专家,也都是象数易的中坚分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天马行空四部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一十一章 五行,阴阳,太极,无极〗地址https://wap.xbqg9.net/20/20454/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