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1/2)
魔侠守护者之一魔侠─鲁迅
周树人(1881─1936),字豫才,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於世,浙江绍兴人,為20世纪中国的重要作家,新化运动的领导人、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国现代的开山巨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為现代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包括杂、短篇、评论、散、翻译作品,对於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產生了深刻的影响。
1881年,鲁迅出生在中国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府城内东昌坊口(今属绍兴市越城区)的一个书香门第,名為周樟寿。
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在北京任官员。鲁迅与周恩来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始祖周敦颐。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鲁瑞。
1892年,11岁就读於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
1898年,17岁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金陵的新式堂江南水师堂,改名為周树人。
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堂附设矿路堂,并与陈衡恪结下友谊,1901年毕业。
1893年(光绪十九年),祖父周福清因為科举舞弊案而被革职下狱,鲁迅兄弟则被安插到离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
周福清被判「斩监候」入狱8年,因此周家每年必须花费大笔资金。使周福清得以活命。家道开始衰落,同时其父亲周伯宜也重病在床,1896年病故。家庭的变故对鲁迅產生了深刻的影响。
童年的生活场景,百草园、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带的农村等地,成為后来鲁迅的两部集《吶喊》、《彷徨》和散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来源。
鲁迅颇受进化论思想影响,爱读新思想的书,尤其是翻译的。
鲁迅在日本留时的笔记,上有藤野先生的註解。
鲁迅与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等著名作家都為留日本派。1902年,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院习日语。2年后(1904年赴仙台)进入仙台医专门校(1912年改制东北大医部)习现代医。
鲁迅选择习现代医。是因為父亲的病故造成他对中医產生了严重怀疑。他是东北大的第一位外国留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生。
在仙台给鲁迅影响最大的是解剖老师藤野严九郎。在周作人所著的《鲁迅的青年时代》和许寿裳所著的《亡友鲁迅印象记》两部书中,两人都曾引用过鲁迅的医专同班同医博士小林茂雄公布的鲁迅年成绩。
可见鲁迅考得最好的是属於社会科的伦理。自然科和医专业科目成绩较普通,只有藤野担任的解剖一科没有考及格。
总成绩正如鲁迅在《藤野先生》中的自述:「同100餘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对此班上部份同认為是「上年解剖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
1994年。渡边襄发现成绩算错:生理上期60分,下期75分,单科年平均65分,不是63.3分,年总平均65.8分,年平均83分的伦理等第登录成丙等。
鲁迅后来作有《藤野先生》,对这篇作品也非常重视,1935年日本岩波书店要出《鲁迅选集》日本语译,他要求执行选集编译工作的自己的生增田涉:「我看要放进去的,一篇也没有了。只有《藤野先生》一,请译出补进去。」鲁迅身后,藤野也发表《谨忆周树人君》一回忆鲁迅留生活。
鲁迅在医校习一年以后,便从校退。他本人在《藤野先生》一中提及此事,称自己是因為受到一部日俄战争的纪录电影片裡,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而被日本军逮捕要枪毙,喜欢在场围观的也是中国人这类事实的刺激,认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於是弃医从,希望用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
据永田圭介的专著《秋瑾─竞雄女侠传》在1905年秋瑾回国前曾在陈天华追悼会上对反对回国的鲁迅许寿裳等人痛骂,还拔出了随身携带的日本刀厉声喝道:「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
1906年,尊母命回国与朱安结婚。本年秋天鲁迅携二弟周作人赴日本,在东京研究艺。
1907年曾拟创办杂誌《新生》,因经费问题未能如愿。
1908年师从章太炎,加入光復会(周作人认為并未加入),并和二弟周作人一起翻译了一些东欧和俄国的短篇,就是著名的《域外集》,不过销量平平。
太宰治(日本作家)生前接受委约,创作了一部描写鲁迅留生活的《惜别》,1945年出版。
1909年,28岁的鲁迅从日本回到中国,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堂(今杭州高级中)生理化教员、绍兴中堂教员兼监、绍兴师范校(今绍兴理院)校等职务。
1911年写出第一篇《怀旧》(言写作)。
1912年,31岁的鲁迅受蔡元培之邀,到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工作,袁世凯做大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天马行空四部曲】最新更新章节〖第九十八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地址https://wap.xbqg9.net/20/20454/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