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节穷人的孩子没有春天(2/2)
到。
这是超级中学与省重点中学选拔机制的结果:根据单独招考成绩,排在最前的直接入学,后面的根据相差的分数缴纳赞助费,此外还普遍存在拼爹妈的条子生、择校生。农村孩子,尤其是远离省会城市的农村孩子,即便再努力,表现再好,考入超级中学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
不平等的起跑线
超级中学的出现,很大程度成就于近年系列高考新政,保送、加分、自主招生的机会,大多被各省最富竞争力的高中包揽。第一时间更新裸分考上国立北平水木清华的几率越来越小。据来自国立北平招生办的信息,2010年北大在某省招收的70名文理科学生中,只有10人没有任何加分,其余60人则通过自主招生加分、政策性加分、保送的途径迈入北大。他们绝大多数出自超级中学。
这是中国高中版的马太效应,在高考系列新政的助力下,那些最富竞争力的重点高中实力越来越强,迅速升级为超级中学。绝大多数的普通高中与县城高中,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这台隐形的抽水机还在继续高速运转,向上抽离的垂直距离还在不断延长。更多更快章节请到。
教育学者东平眼下正在研究北平小升初之现状。在他看来,这一义务教育的过程已然演变为竞争惨烈程度远胜于高考的竞技教育。
“这一被大大拉长的过程从一开始就把低收入家庭排斥在外了。”杨东平说,“保送、加分、自招等高考政策又叠加了优越家庭的优势,寒门子弟拿什么和他们竞争?靠什么改变命运?”
越来越窄的向上通道
在国立北平,明明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特殊:出身寒门,毕业于一所县城中学,高考没有加分。
过去几十年中,高考向弱势群体倾斜的补偿性政策对象主要包括少数民族学生、烈士子女等。但较之特长生加分、自主招生加分、奥赛等加分,比例与力度显然偏小。
在甘陇会宁这座以寒窗苦读闻名的状元县做实证研究时,水木清华新闻学院09级本科生华晔遇上了一名垂头丧气的农村少年,这位被学校推荐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刚从考场上下来。“很多题目,他连看都看不懂。”华晔说。
自主招生的考题涉及面广,往往是城市孩子才可能接触到的事物,比如五线谱,比如歼十……
水木清华社科2010级的美诗则在自主招生考试中遇到了一道关于费孝通在哪里上大学的题目,她说:“我在进水木清华前连费孝通是谁都不知道,这题水木清华附中的孩子可就都知道了。”
艺术加分与寒门子弟更是绝缘。来自国立北平大学招生办的资料显示,最近五年国立北平招收的体育特长生绝大部分来自东部地区,七成来自大中城市,来自农村的只有6%;而艺术特长生,迄今没有一位来自农村。
同样作为农村孩子,出生于黑龙江的宋永亮远没有明明的学习禀赋与运气。2002年,他从县城中学考入了黑河学院,1999年高考扩招后,进入类似的普通地方院校是这所县城中学学生最寻常的出路。
“高考扩招后,寒门子弟考大学不难,难就难在四年后,拿什么改变家族命运?”毕业之后,永亮旋即陷入就业痛苦。
其他同学的经历也不相上下,有人至今还无力还清助学贷款。他们也大都出生于农村及乡镇,毕业于当地的县城中学,家中日渐老去的父母还盼着他们从此改变一家的生活际遇。
“这意味着,华夏高校扩招后,并没有增加寒门子弟向上流动的机会,”杨东平说,“相反,普通高校文凭的市场竞争力在扩招后越来越弱,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难度越来越大。”
如果昨天是农村,今天就是城市底层的子女,明天就是。。。。。,只有权贵、富人不会担忧明天会发生什么!
(最后一句是记者加的)-----摘自《邵氏周末》
再看看桐所看到的,那些华夏的世家大族子弟,谁人又不是有金钥匙开门。
而且财阀的门是巨无霸级别的豪门。
豪门子弟可以通过留学,然后直接掌管自己的帝国。
然而普通老百姓家的子弟呢,连像样的工作都没有。
寒门到了桐这代,不是什么好值得光荣的事情,反而成了弱势群体的标签。
这个时代,没人看得起矮骡子,没人看得起**丝,**丝也不想被看不起,但是也没办法改变
本书首发来自,!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新宅佳梦】最新更新章节〖第50节穷人的孩子没有春天〗地址https://wap.xbqg9.net/20/20263/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