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3/5)

作中一些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兴趣相当高,而文钟业也很好的捕捉到了这个亮点,虽然是民营企业却保持着旺盛的活力,这也一定程d上代表了此刻的安楠。

经过了这几年时间的潜心修行,安楠终于开始从沉沦到振作。安楠以矿山机械制造作为突破口的选择开始见到成效,工业经济开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苏。安楠矿业集团的改制成功,加上流动资金的注入,旧有生产线技改完成,新上生产线建成投产,两家企业都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虽然这在很大程d上依然属于恢f性的增长,但是这已经相当难能可贵了。

德国重型的落户安楠也标志着安楠招商引资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依托坐落在安楠的贝湖矿冶研究所而来的天蓝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安宁特种材料有限公司等多家合金材质企业也陆续落户安楠工业园区,这使得安楠在机械和冶金材料产业的发展优势再度凸现出来,当然由于安楠前十年经济发展的徘徊不前,使得安楠与省内其他城市的差距已经拉得相当大,这不是短时间内的就能赶上来的,按照安楠市委市府的设定,争取用五到八年时间达到人均gd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用十年时间进入全省第二阵营。

对于安楠市委市府提出这样一个看起来标准有些低的要求陆政东却相当满意,在他看来这是安楠市委市府实事求是不好高鹜远的理智表xin。

现在已经不是九五年到零五年的黄金十年了,随着各地市都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列为第一要务,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安楠在前期贷帐太多,不但在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以及教育投入这些方面前大大落后其他地市,而且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安楠的复苏增长很快,那也是基数太低,而且在经历了短暂经济复苏的快速发展之后,就有可能重新归正常发展速度,可以说越到后面,要想在前进一步就更难,那种奢望如几年前的安新那样来一个脱胎换骨的飞跃几乎是不可能的了,而且对于这样曾经极为困难的城市,必须要更多一些耐心。

而安新的高速发展除了得益于连续三届市委市府坚定不移的科学发展战略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抓住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得益于在他之后的前期第二任市委书记罗浮黎的萧规曹随。

马英华这个曾经雄心勃勃的要把安楠打造成什么什么的人能够如此清晰理智的分析判断安楠发展走势也足以证明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d,不像有些领导一旦有点成绩就忘乎所以,这往往给下一任埋下隐患,这是陆政东最为欣赏的。

马英华已经彻底成长起来了,即便是两山的文钟业也完全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当然现在还不是动他们的时候,安楠局面刚刚打开,至少也还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让安楠的发展轨迹变得更为明确而固定,这年头换一个领导换一个思路的做法毁了不少地方的发展,对这一点周书明和陆政东都有深刻认识。

杨永清来时,陆政东还沉湎在杨林三和他单独谈话的意境中。

杨林三某些方面和自己有些相似,比如说话很富有煽动力。也就是说此人人格魅力十足。擅长用语言和语气来影响人。有着很强的逻辑思辨能力,按理说他是南方人,应该一温和见长,可是却有些粗线条,也就是说南人北相,按照传统的命相学来说”这等人便是人中之杰。

杨林三很健谈,在和陆政东谈话之前已经和整个班子以及周书明单独交换过意见。

两人也颇能谈得拢,陆政东从刘伟强那里了解一些东西。刘伟强和杨林三虽然没有共事过,不过对这位部长的一些思想观点还是了解的,应该说属于比较务实的那一种,有话也敢说,对于一些甚至在中央内部都还有着争议的观点也敢开诚布公的谈自己的看法意见,这样的部长还真是很少见,至少陆政东感觉在这个层面的领导干部中敢于如此大胆的谈问题谈分歧的他还真没有碰上过。

在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在发展党组织时提出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甚至包括如何让党的组织建设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借鉴国外政党建设经验比如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一些做法等等。都和陆政东谈得很是投契。

和这样一个理论和实践经验都相当丰富大佬角色能够建立起相对密切且投契的关系无疑是陆政东所乐于见到的,这也是刘伟强在背后为自己出谋划策。当然基础仍然是要建立在认知观点上的一致,同时也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看法,否则那种只会人云亦云迎合对方,在这些人眼中也不过沦为笑柄而已。

应该说这一次谈话效果很好,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对于时间安排一向以分钟计算的人来讲这相当罕见。

杨林三也对贝湖情况比较熟悉,陆政东也实事求是的介绍了更具体的情况,同时也把自己的一些执政观点和选拔任用干部上的想法做了介绍,当然这其中也就免不了要谈到一些具体个案和个人,比较杨刘广以及这样类似的干部该怎么使用的问题,这些事情自然是不会见诸报端,这种事情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

同志同志,只有在思想观念和理念认知上志同道合者才是同志,这不是任人唯亲,也只有真正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之政道风流】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九十五章〗地址https://wap.xbqg9.net/2/2754/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