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2/5)

来的部里人告s自己的,杨林三对贺州市委执行力和务虚作风据说有些看法,在和他交流中也流露出来了一些这样的意思,这让周书明心情一下子就糟透了。

贺州的市委书记李伯年早省直机关工作时间相当长,对于基层工作不太熟悉,这一点他清楚,所以才会把他直接安到了贺州担任市委书记,也就是想要让他在这个位置上好好锻炼磨砺一段时间,没想到从部里传递过来的消息称贺州搞的什么亮灯工程在贺州受到很多抨击,而杨林三不知道又怎么了解到了这一情况,所以才会在贺州多呆了半天时间,这恐怕掌握了解的情况更多了。

正是这样的两相对比才会让周书明这样沮丧郁闷,他选的人表xin不尽人意,但是陆政东推荐的人选却是风头正劲,杨刘广不用说了,马英华同样表xin出彩,甚至连来自中央的调研组也这样认为,这无疑是抽了自己脸上一记耳光。

更何况这还是看的焦云和安新这样陆政东更有影响力的地方。

周书明不确定杨林三这个时候专门提出要看安楠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意图,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周书明真的有些嫉妒陆政东了,陆政东为什么选人的目光会是如此精准。

党委的领导更重要的就是在大政方针和组织人事上的领导,而作为省委在这一点上需要有更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决断力,有这两点就能体现省委管方向管大政方针的基本。周书明觉得自己在这两方面从来都不欠缺,但是这一次的事情却让他唏嘘感慨之余有了一点后生可畏的。

也许自己年龄真的有些偏大了,以至于精力也有些不济了。真是到了该退居二线的时候了?周书明叹了一口气,微微苦笑。

对于他来说。陆政东已经一步一步成长起来,有极大可能会逐渐取代自己,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长江后浪推前浪,何况以陆政东的年龄和表xin出来的能力,他的成长虽然从外人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异数,但是打交道这么久,周书明却知道陆政东每一步走得快。但是步子并不大,而且踩得尤为扎实。小步快跑,这是陆政东的风格,在任何一项工作中,陆政东都敢于露头敢于尝试,但是在之前准备工作做足,实践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随时调整和完善,以求达到最佳。

不过对于自己来说,这两年里虽然有些磕磕绊绊。但是总体来说两人还能和睦相处,说和睦相处可能有些拔高了。但是周书明确认为以自己和陆政东有心结,能有这般状态,就称得上是和睦相处,虽然在很多工作观点和用人看法上还有不一致,但是这并不影响两人在其他工作上携手合作。

即便是周书明内心并不太认同的焦云杨刘广的事情改,在常委会一旦确定之后,省委这边也给予了全力支持,这也是焦云能够顺l推进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保障。

周书明掐指一算到贝湖的时间也很长了,但总体比较在他自身看来是不尽人意,在和杨立峰搭班子的时候,是把杨立峰给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可是经济始终上不去,而和陆政东搭班子,他始终没办法完全掌控住省里的局面,但贝湖的经济却是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个同样说明一些事情。

这让周书明有些遗憾,这样的遗憾不是陆政东在经济上的作为,相反,他在这方面是沾了陆政东的光的,贝湖取得不错的成绩,自然对他的去向有较大的影响,他的遗憾来自何处也许就是自己干部任用上欠缺一点运气,周书明很想把这个原因归结到其他人身上,又或是自己身上,但是最终还是归结在了运气身上。

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周书明不信命,但是机缘这个东西很难说,偶然性因素要占一定比例,就像文钟业,周书明认为如果把文钟业放在安平市长的位置上,但是陆政东和洪志路两人都倾向于安平局面的稳dng,结果文钟业去了两山,在他看来文钟业到两山至少需要两三年来适应和调整,即便是赶上区域合作那也要两三年后才能拿出一份像样的答卷来,而这个时候先前情况更为糟糕的安平却在孟津泷的强力运作下冉冉崛起,两山也很快展现出新风貌,这一人事建y。一下就盘活两个市。

文钟业和李伯年算是新生代市委书记。未来的潜力还很大。但在眼下却没有竞争力,杨林三专门调研安楠党建组织工作情况,似乎也就意味着马英华在角逐中已经占据了上风,尤其是这是给中*组部长留下的印象,对于马英华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悄喜了,再加上一个杨刘广以及孟津泷,更不用说安新以及从安新出来的干部。

也难怪这一段时间里李伯年神状态不太好,看来自己还需要给这位从自己一来贝湖就紧跟自己的中坚力量打打气。

……………………………………………………………………………………

相较于周书明的感怀怅惘。陆政东的心情的确相当好。

杨部长对两山的班子建设评价相当高,文钟业用他的表xin证明了他自己的实力,而马英华的表xin也同样相当出彩,安楠通gu这一短时间的艰难打熬,现在终于开始步入了正规。

杨林三在考察了两山区域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之政道风流】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九十五章〗地址https://wap.xbqg9.net/2/2754/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