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云江誓师(2/3)
兵已经于五天前入山,相信过几天便会有传信回来。”秦可籍的目光低垂着望着脚下的礁石,心中却想着,那个年轻人能否找到苏门智仁的队伍。
“如此甚好,只是此时朕还得去见见另外一个年轻人。这些人都是我大胤将来的栋梁啊,老将军是否也去见上一见。”
在场所有人听到这话都知道那个年轻人,便是这两日在军中声明鹊起的秦川,一杆长枪便击退了漠北二十几名好手。虽然说法越传越夸张,但却依然阻挡不了众士兵对英雄的崇拜。
当李玄疏说到秦川时,燕非等人低垂的目光却微微缩了缩:炎魂。
申时刚到,北上各路人马已经齐聚在云江边上,列阵整齐,铁骨铮铮。
李玄疏一身戎装,头戴紫金龙冠,身披亮白银甲,腰中宝剑奕奕生辉。他骑着一匹枣红色的汗血宝马,在禁卫军和御林军的簇拥下沿着江边的碎石小道缓缓地朝观潮台行去。潮起潮落,淘尽了多少英雄,空留下江边伫立千百年的石碑,向后人诉说那金戈铁马,英雄烂漫的故事。
申时的太阳光还算比较明亮,染红了一大片云彩。李玄疏行至观潮台的最中央,那是一方巨大的礁石,经过数千年江水的冲刷,边缘处光滑无比。
他勒住了缰绳,从马上一跃而下,披风抖动,一派名将的绝代风华。李昭然理所当然地留在了龙帐里,因为她不仅是郡主,更是一个女人。
秦川站在离观潮台比较近的位置,炎魂持在手中,瞻仰着天子的容颜。这是他第一次见李玄疏,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一丝玩世不恭,但从他跃马而下,拔出腰间的宝剑,斜指天际的瞬间。秦川觉得,他了解那气势的含义,胸中有万里疆土。
“天道高远,巍巍如山如巅。今漠北部众二十余五,聚铁骑二十余万,夺我大胤土地,杀我大胤儿郎。大胤虽仁义礼信之邦,却也是中州天朝上国,岂容尔等跳梁之辈欺我大胤国民。故,吾建文帝李玄疏,谨尊祖宗遗训,保我大胤疆土,改年号平北。昭昭大胤赤子之心,飒飒大胤大好儿郎……”
一篇誓师檄文读完,太阳已经西沉了不少,江面上的潮水也渐渐平复下来,留下了半个江面金黄的细碎波纹。
风从江面吹来,整支大军鸦雀无声,之剩下猎猎旌旗被江风一卷,哗哗作响。那读檄文的文官也从观潮台的中央退至一旁,让出了中间硕大的地方。
李玄疏面色严肃,缓缓走到中央,银白亮甲哗哗作响,顺着江风,传得很远。
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道:“我李玄疏不敢保证你们都能活着回来。打仗,就得死人。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但是我能保证,跟随我的每一个士兵,都死有坟,生有家。”铿锵有力的声音被江风送出很远,很远……
“万岁,万岁,万岁……”。不知道是谁自发起的头,整齐的声音如气贯长虹,三军雷动。此次誓师,无疑是很成功的。
千万将士在硕大的江边齐声喊着两个字,那是他们心中至高无上的统帅,那是他们甘愿为他抛头颅洒热血的人。秦川混在声音之中,看着台上那个人万众瞩目的身影,心中似乎有些什么东西被点燃了一般。
忽然,他眼神一热,感受着几道犀利的目光朝自己投射过来。观潮台的三个角落分别立着三个人影,在千万人的呐喊声中犹自平静,岿然不动。花英远执扇含笑,轩辕尘飞则神情木然,身后依旧背着他那把巨大的刀。
而东北角的燕非,此时穿着一件无袖锁子甲。一个个细小的锁环如鱼鳞般整整齐齐地排列起来,散发着金属特有的光泽。他的武器是一把长剑,收在刀鞘中,看不出来锐利。但就单从剑柄那个古朴简洁的造型来看,必然是神兵利器无疑。
秦川的眼神一路扫过,丝毫没有因为他们锐利的目光而有所闪躲。最后,他瞳孔微聚,眼神落在了燕非腰间的铁牌上。他认得那块牌子,因为他怀中就有一个。
誓师大会过后便是军议。就在方才云江边上誓师之时,那龙帐旁边已经搭起了一顶略微小巧的凤帐。
由于大军还未渡江,军营中的军议大帐搭得比较简陋,倒是大帐中间摆的那个沙盘制作得很精致,山川城池、运河湖泽都很详尽。
秦川回到自己的营帐里申时已经过去了,酉时埋锅造饭是大营中的规定。四周柴火初燃的袅袅青烟,伴着一阵阵稻米的香味,闻着精神一振。
他的营帐还是在中心地带,离着龙帐不远。自从前两日自己横空杀出之后便领了宁国郡主封的御前侍卫中郎将,从四品,算是整个大胤迁升最快的人了。所以他一回来便看见了龙帐旁边那略微小巧的凤帐,闻着帐篷里传来的淡淡的九叶花香,心底涌过一丝暖流,却也悄悄升起了一阵黯然。
正当他要掀起自己营帐的帘门时,一个公鸭般的嗓子在他身后扯着喊道:“传圣上口谕,着秦川接旨。秦川人呢?秦川呢?”
那个黄门内侍显然不认识秦川是何许人也,所以只能扯着个破嗓子一通乱叫,周围的士兵有的正在擦拭战刀,有的正在练习枪法,听到这阵声音都向这边望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浮沉录】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一章 云江誓师〗地址https://wap.xbqg9.net/2/212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