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初次(1/2)
患者家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老汉叹口气道:“顾不了那么多了,救命要紧,先让他治病救人吧。”
怡没再做声,聂慎之在隔壁发话:“事临头三思为妙,不做无把握之事,到头来可难以收拾呀。”
师傅的话有些语重心长,怡想道:“事临头三思,这是中庸之道,什么事情又十足把握呢,开弓没有回头箭,再我不救她,她终究会死路一条。凡是尽力而为之,明知可为而不为,怠误时机,良心难安呀。能换回她一命也是好啊。”
于是将姐头枕部垫上枕头,头尽量后仰,叫迎春掰开病人嘴巴,用一根竹管伸进病人喉咙,用力一吸,吸出粘稠乌黑的痰来,连续吸了五口,病人发青的脸渐渐红润起来,又将姐翻转过身来,从腰背部开始由下往上轻拍,拍了数十次,姐突然咳了起来,吐出几口黑色痰来。总算有呼吸了,怡探了探那姐脉息,只见她脉息细速,形寒肢冷,似乎阳气即将散尽,仍然不容乐观。于是安排迎春做一碗回阳救急汤,并急忙将患者用棉被包裹,另外叫丫鬟用野艾盐开水将姐面部清洗干净。洗净灰尘,姐面部皮肤虽然被大火烧伤,但还是可以看出她原先清秀的面孔,姐原来是个大美人,被烧成这样,实属可怜。迎春将汤端了上来,丫鬟忙着喂汤药,姐一口一口将汤药咽了下去。怡见此情景终于舒了一口气。喝完一碗回阳救急汤后,怡又安排迎春做了两晚滋阴补阳汤,姐喝了第一碗,第二碗就喝不下去了,怡拿来剩下汤喝了一口,感觉有点咸,怡问迎春怎么回事,迎春觉得莫名其妙,她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好像姜樘去了一趟灶房。
怡亲自给病人烧点白开水,叫迎春送过去给姐服下,怡回头返回厨房,见东坡拿着盐罐子从灶边经过,怡将刚才做的白开水尝了一口,果真咸得难以下咽,他知道东坡在捣鬼,但这让他想起一件事,当年爹爹治疗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在汤剂里面加了一点点盐,但是没有这么咸,怡结合前日读的医术记载,盐具有升阳温肾之功,于是他在以后的汤剂中略加一点盐,经过他如此治疗,姐果然好了许多,能够话了。
姐的家人听姐能好了大家尽数围了上来,嘘寒问暖好不热闹。那老者见了扑通一声跪下来,对着怡就磕头,道:“谢谢后生救下我家姐,大恩大德来日再报,这是黄金二十两,略表寸心,不成敬意,还望后生不计前嫌收下。”
怡听了,脑袋懵了,什么不计前嫌。他在姐亲友团中个个仔细打量了一番,果然见其中一两个人面色很是熟悉,怡拍了拍脑袋,想不起来了。
那老汉道:“大人不记人过,当初是黑的不是,今日老奴向你道歉了。“罢又是磕头山响。
怡连忙扶起老人家来,道:“你别这样,我可受不起。”
老汉起来对着一个汉子道:“黑,你快来给恩人谢罪。”
怡突然想起什么,对,是在岭桥时候,家母岭桥有一位徐员外,当年与家父很是要好,走到他家时被一个叫黑的伙子羞辱过一顿,难道真的是他?于是扶起那伙子,道:“你是岭桥镇的?徐员外家里的?”
黑点点头,一副认罪伏法的样子,道:“当初不知道你身份,早知道你父亲正的与员外为同僚,给我十个胆我也不敢那样做,以前得罪了,现向你赔罪。”罢又是磕头。
迎春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怡问道:“那姐就是徐员外女儿?”
老汉道:“这不是,姐在徐家知书达理,有胆胸,比男子还强,对待下人谦和有礼,不然我们也不会千里迢迢跑到虎山来看病了。”
怡听不下去了,记得徐姐当时给他一个棍子,途中打狗用的,想到这里连忙跑到病床,细细打量了一番,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徐姐有点羞赧之态,身子被你看了,又被你吃了豆腐,如此表现倒是正常不过的,怡本想解释为了救你,只好冒犯姐您了,还请你见谅。但此话的意思就为就为他的不雅行动似乎提供了法律依据,在那年代,给女子看病都是隔着帘子的,能摸一下脉搏都不容易,今日姐的胸部、微微上翘的嘴都被你抚摸了。
徐姐脸上显现出难得的红晕,道:“谢谢你救我一命,我现在这样子也没法给你行礼。”
怡道:“千万别这样,受之有愧。”
徐姐慢慢道:“别这样的话,去年你到我家来,我没有好好招待你,倒是委屈了你…”罢不停地咳嗽。
怡道:“你别动吧,以前的事情别提了,对了,当时你给我一根棍子,在路上倒是派上用场了。”
徐姐微微笑了一下。
老汉跑进来将二十两黄金呈上,道:“区区之意不成敬意,还请公子笑纳。”
黄金是个好家伙,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虽然董奉伟大,治病不要钱,但他要求患者家属在其山上种树,这实质上也是变相收费而已,但他今日不能收下这些黄金,一旦收下这笔财产就等于医师受病人红包,对,这叫假公济私。摇了摇头,道:“我的医术全是师傅所教,你要谢就先谢我师傅。姐以后治疗时间很长,救活她的命只是第一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祁山县令】最新更新章节〖第六十三章初次〗地址https://wap.xbqg9.net/18/1826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