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辩证施治(1/2)

最后他到了医德,他医德就是行医者的品德,他循循告诫一个学医这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更重要的还要有一个高尚的品德。聂慎之后又了到了三国时期董奉的故事,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怡从就听得多了,确实打心眼里对董奉佩服,这些年头,求财者何其多了,医术高超者,这年头不乏其人,行医不爱收钱财者,但确实屈指可数。不要钱但也得做点贡献,每个治愈的患者在他家门前栽种杏树一颗到五颗不等,每个治愈的患者在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以此留作纪念,这也是董奉独创了,数年后他所居住周围杏树蔚然成林,已达数千株之多,红杏累累。杏果能治病,一斗米换一抖杏果,他这种经营模式,在当时也是非常先进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后倒是可以采用这个模式致富。怡每听一遍“誉满杏林”,倒也感动一遍。怡听了很受感动,口里默默念着“董奉、董奉,懂得奉献。”

聂功见两个徒儿医术有进展,眉眼间堆满笑意,人生当知足,有人一杯浊酒便知足了,他现在有两个得意弟子,就算有朝一日撒手西去,也死而无憾了。

一日一个男子带着二孩前来治病,那男子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一见聂慎之就跪了下来,道:“请先生救救二个孩子吧。”大孩子是已是两天未进饮食,有出汗。出汗的部位集中在头面部及颈部,出汗时辰主要集中在午时和亥时。的也食欲不振,夜间盗汗,每日早上醒来可见席子被汗沁出半个人影来,

聂慎之将男子扶了起来,问了两个孩的病情,那男子两个孩都是同一症候,不思饮食,两个孩子均体虚盗汗,已经看了三个郎中了,未见任何喜色,恳请救治。聂慎之捋了捋胡须对着两位高徒道:“这两个孩病情刚才他们父亲已经了,你们二人过来望闻问切,怎么治疗拿出一套方案来。”

姜樘对上次背诵汤头歌比赛的评定存有异议,心有不服,师傅话还没有完,便抢上一步道:“师傅,这两个孩你就交给我来治疗吧,包师傅满意。”罢回头得意地望了一眼怡,意思是我就比你厉害。

聂慎之微笑道点点头,道:“这两个孩病候不一般呀,你来虎山有两年了,跟着我也学了不少知识,这下就看你的了。”罢便回房去了。

姜樘望着怡得意地笑了笑,迎春是我的女人,你就别再虎视眈眈了,不过,你应该知足,那个叫什么兰香的,倒也生得十分标致,你有了她还要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他想两个孩纳差、盗汗,前些日子他刚好看了师傅给他的《普济方》,书中记载麦煎汤由茯苓、当归、鳖甲、常山、大黄、柴胡、地黄、石膏、甘草组成。君臣辅佐都齐备,主要功效是滋养清热,除蒸敛汗,主治骨蒸黄瘦,食欲不振、盗汗。现在两个孩盗汗,盗汗致体虚。于是乎姜樘对两个孩每人同服汤药-麦煎汤,剂量稍有差异。服了五日汤药,可问题出来了,两个孩子病情均未见好转,的出汗更甚,比来时瘦得更加厉害,当然东西也吃不下去。男汉子眼见不是个事儿,心急如焚,哭着聂慎之对道:“两个孩病情甚笃,还望先生亲自出马,救救孩,的感激不尽。”罢磕头如山响。

聂慎之带着怡、张樘来到患儿病床边,仔细摸了摸脉息,对怡道:“你的师兄给两个孩子开出的均是麦煎汤,你仔细看看检查病情,看用何方剂才可以纠转这种秃势?诊断清楚再跟我。”

怡听了,于是摸摸两个孩脉息,看了看舌苔,又问了两个孩大便情况,仔细询问病史,他有了一个大胆发现,大孩子虽不思饮食,但火气较重,变现头痛,口角溃烂,虽有出汗,但他的出汗不叫盗汗。因为出汗的部位集中在头面部及颈部,出汗时辰主要集中在午时和亥时。如此以来大的孩系热毒所致,因为头顶诸多阳经之汇集之所,气分热就会影响诸阳经,表现头痛,头面部出汗,大便干结。可以采用石膏汤,石膏清热除烦为君药,麻黄豆豉发汗为臣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泻三焦之火为佐药。这样清热泻火,发汗解表方可治愈。

的也食欲不振,夜间盗汗,每日早上醒来可见席子被汗沁出半个人影来。但的是脾胃虚弱所致,脾胃虚弱、脘腹胀满,则导致大便溏泻,疳积。的正是这种表现,脾胃虚弱营养跟不上,神萎,面黄肌瘦,毛发枯焦。使用的方剂应该是温中理气,健脾止泻,可使用益黄散。

怡对师傅道:“两孩虽然表象相同,但实质不一样,大一点的是因热毒所致,一点的为脾胃虚弱所致,故此,两孩使用的方剂不一样,大的孩,用石膏汤便可,一点的可需健脾温胃,可用益黄散。

聂慎之颔首笑道:“分析有理,就这么办吧。”

姜樘脸上出现愤愤之色,他不服气是应该的,可是不服又能怎样,自己捣鼓了数日,两个孩毫无起色。同一症候,不同病症,要辩证施治,自己怎么还是没有想到这里,“咚”的一声,姜樘猛地一拳锤在额头上。

聂慎之听了,问道:“姜樘,你怎么啦?”

“头疼。”姜樘低声道。

按照怡的办法治疗,不出五天,两个孩病情痊愈,活波乱跳的。那男子在怡面前千恩万谢而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祁山县令】最新更新章节〖第六十二章辩证施治〗地址https://wap.xbqg9.net/18/1826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