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章:道教改革,册封国教(2/3)
之神,炎黄为民族之神,老子(太上老君)为智慧之神,岳飞为武神。
道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儒家、诸子百家,都是从道家发展出来的,道家起源于伏羲,甚至更早。春秋诸子百家,大部分讲的都是如何将道家的东西应用于后天之道,只有老子讲的是上古如何如何,依旧先天之道。
所以老子是道家正统,诸子百家,则是后天之道的产物。
很奇怪的是,作为后天之道而产生的儒家,在历史上却向往着先天之道,从而排斥科技发展,称之为奇技yin巧,为的就是阻碍社会彻底发展为后天之道。
后天之道确实不怎么样,科技出现的时间不到三百年,就把地球折腾得一塌糊涂。
但问题是,中国自唐朝之后,先天之道是绝对走不了的了,因为当时天材地宝已经非常稀缺了,门阀培养子弟也无法像汉代那样,通过外丹术培养出大批拥有超高武力值的武将。
自宋代起,由于天材地宝的稀缺,外丹术变成了内丹术,自春秋至隋唐以武将为军事顶梁柱的模式已无法发展,再也不可能大规模培养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的武将,加上隋朝打击了门阀,寒门夺取了话语权,所谓穷文富武,寒门是培养出不出顶级武将的。
所以宋代开始,军事上开始走下坡路。
这时候中国应该迅速转入后天之道,才能避免被异族所摧毁,但是儒家却没有及时的意识到这个问题,宋代尽管发展了生产、军事技术,但却并非官方推动,无法靠科技打败蒙古人。
中华文明的基础脉络还是很清晰的。
秦王朝焚书坑术士,摧毁了中国自夏商周以来所发展出的先天之道的文明,并摧毁了先天向后天过度的产物,是为中华文明悲剧的开端,以及最大浩劫。
隋代打击了门阀,军事人才培养制度被摧毁,或者说高质量的家庭教育被摧毁了。
唐代灵药资源彻底枯竭,外丹术没落,加上门阀被摧毁,更加使顶级武将不在可能出现。
秦代的文化上的浩劫,加上隋唐时期军事人才培养上的衰弱,到了宋代就悲剧了,宋代武力方面搞不了,只能振兴文化了,中医、易学发展是春秋以来最巅峰的时期,但未能彻底进入后天社会,而被蒙古人摧毁。
蒙古人也是一次大浩劫,屠杀了大量人口,使先天转为后天的进程被打断。
到了明代,尽管已经很后天社会了,但是后天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先天社会的东西做支撑,所以明代的后天社会实际上比较挫,经济发展手段完全比不上宋代。
接着被满清入关,又是一次超级浩劫。
文明经过满清三百年统治,彻底进入低谷。
五四运动之后的全盘西化,使民族文化进入了有史以来最低谷时期。
学习西方科技没问题,这只是一种先天社会转为后天社会的一个进程。但文化上学习西方,就是彻底的退化。
中华民国此时的任务,就是在发展科技的同时,大力恢复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使中华文明真正的复兴。
道教的改革,只是为了给此时中华民国发展的后天社会加上一个节流阀,使民众更加淳朴。
道教的外部发展,则是出于文化入侵考虑,文化入侵的威力,丝毫不亚于武力入侵。
在不拆孔庙的前提下,改革后的道教将在全国发展教徒,每年学校都要组织几次祭拜道教的活动,从而慢慢的将儒教彻底取代。
而佛教方面,国家只负责给和尚提供衣食住行,并为他们修缮一下寺庙,传教活动则不会有政府支持。
这一年,在中南半岛,佛教也进入了彻底的改革。
这次佛教改革,中华民国政府向安南王国、暹罗王国下了改革建议,在越南地区还好,那里的佛教势力不是那么大。
在暹罗则不同,暹罗地区同样是佛教掌控了大量土地等资产,甚至连国王都出家当几天和尚,然后再还俗。
暹罗的宗教改革是最困难的。
不过暹罗既然不是中华民国的版图,也不要求他们彻底改革,只要求这些寺庙不能占据太多社会资源。
至于暹罗愿不愿意改革,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起码从国家层面上来说,改革是有利的。
但在中华民国的中南省,是绝对要改革的,所以在中南省地区的佛教寺庙,在这一年也彻底的交出了所有寺庙之外的资产,开始由政府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并禁止他们经营商业。
而在寺庙的捐款箱中,则换成了慈善协会的捐款箱。
中华民国政府给出的解释是:“作为一个普渡众生的宗教,慈悲的菩萨们是用不到这些钱的,还不如拿去做慈善,这样反而能够积累福报。”
等于是彻底断了和尚们的额外收入,但国家给他们的生活费还是比较宽裕的,作为出家人也用不到太多钱。
这种改革导致很多本土地区的和尚都还俗了,对于还俗的和尚,只能说是假和尚。在中南半岛地区,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民国第一军阀】最新更新章节〖第022章:道教改革,册封国教〗地址https://wap.xbqg9.net/18/18227/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