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2 分道扬镳(1/2)

012 分道扬镳

秦穆公二十九年(周襄王二十二年,鲁僖公二十九年,公元前六三一年)六月,晋国狐偃与鲁僖公、宋国公孙固、齐国国归父、陈国辕涛涂、秦国子慭等相会,在在狄泉(河南洛阳)结盟,重温践土的盟约,并且商议攻打郑国的事。

次年夏天,晋公派医生衍用毒药毒死卫成公。宁俞贿赂医生,让他减少毒药的份量,卫成公得以不死。鲁僖公又为卫成公求情,进献玉给周襄王与晋公,每人十对,周襄王同意赦免卫成公。

秋天,卫成公被释放。他派人送礼给周颛、冶廑,并:“如果能使我回国为君,我让你们当卿。”两人于是杀死国君瑕及其母弟子仪,还有元咺。卫成公回国,周、冶两人已经穿好礼服,准备接受卿命。周颛先进太庙,到达门口时突然发病而死。冶廑害怕,不敢接受卿位。

因为郑国脚踩两只船,并且曾经对晋公无礼,晋公、秦穆公率兵包围了郑国。晋军在函陵(河南新郑)驻扎,秦军在汜南(河南中牟)驻扎。

某天夜里,烛之武用绳子从郑都城墙上吊下来,拜见秦穆公:“秦、晋包围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要灭亡了。如果灭亡郑国对国君有好处,那也就烦劳国君的左右了。越过别人的国家,以远方的土地作为自己的边邑,国君知道这是很困难的。何必要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增强实力,就是国君的实力被削弱了。如果放弃郑国,以郑国作为东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者往来,我国满足他各方面需要,对国君也没有什么不利。再国君曾经给晋君恩赐,晋君答应割让焦地和瑕地(均在河南陕县),但他早晨渡河回去,晚上就修筑防卫工事,这是国君所知道的。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已经向东在郑国扩张了领土,又想为所欲为地向西拓展。如果不损害秦国利益,它又向哪里去取得土地?损害秦国来有利于晋国,请国君好好考虑此事吧。”

秦穆公听后很高兴,就和郑国人订立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帮助郑国戍守,然后就自行回国了。

狐偃请求追击秦军,晋公却:“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们的今天就不会像这样了。凭借别人的力量,又去伤害他,是不仁。失去友好邻邦,是不智。以关系破裂代替和睦,是不武。我还是回去吧。”于是也离开了郑国。

最终,郑国接回与晋国友好的公子兰,并立为太子,以此与晋国讲和,晋国同意了。总体看来,在这次半途而废的军事行动中,晋国还是赚了大头,秦国则在东方建立了一个军事基地。

这次,烛之武的精辟分析让秦穆公猛醒,从长远来看,对秦国是有利的。但是,秦穆公如此迅速地与晋国决裂,属于“矫枉过正”的冒失行为,确实不明智。毕竟,秦穆公为晋公的即位出了不少力,秦晋两国的关系至少在表面上是融洽的。如今两国已经兵临郑都城下,秦穆公突然独自与郑国讲和,又悄然撤兵,就将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了。

国家重大方针的改变和调整是允许的,但必须循序渐进进行,同时也有个对原有方针的善后工作。如果朝令夕改的话,就会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国家的形象也大打折扣。

就秦穆公而言,他本不该因为一些怨恨,就协助敌国“废昏立明”,而应继续让子圉安心当国君,使晋国的政局继续动荡。既然已经做错,就应将错就错,利用与晋国暂时友好的时机,向西向南发展,重点是夺取楚国的土地。晋国与楚国目前是死对头,晋国是乐见楚国削弱的。至于眼下,既然意识到灭亡郑国对本国没有好处,秦穆公就应该和晋公协商,力主与郑国讲和。

与秦穆公的冒失不同,事件的另一主角晋公,表现得十分克制。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也是成为货真价实诸侯霸主的条件。两位国君相比较,高下立判。

一九三五年九月,主席秘密率领红三军团北进,脱离了红四方面军控制区域。有人建议陈昌浩发起追击,他为此征询徐向前的意见,后者斩钉截铁地:“天下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叫他们听指挥,无论如何不能打!”

秦穆公三十一年(周襄王二十四年,鲁僖公三十一年,公元前六二九年)秋天,晋国在清原(山西稷山)检阅军队,又废除三行,新设上军和下军,加上原先的三军,形式上少于天子才能有的六军。

狄人包围卫国。十二月,卫国迁移到帝丘(河南濮阳)。占卜的结果国家可再维持三百年,实际情况是四百二十年。

次年春天,楚国斗章到晋国请求讲和,晋国阳处父回访。两国开始往来。

四月,摇摆之君郑公去世。太子继位,是为郑穆公。

十二月,晋公去世。

两年前,秦穆公派杞子等人协助防守郑国。现在,杞子从郑国派人报告:“郑国人派我掌管他们的北门钥匙,如果派兵悄悄而来,可以占领郑国。”

秦穆公向蹇叔请教,他回答:“让军队辛苦疲劳地去偷袭远方国家,臣没听过有这样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秦汉帝国的兴亡】最新更新章节〖A012 分道扬镳〗地址https://wap.xbqg9.net/17/171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