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不平静的武德九年4(3/4)
,”郑元璹道,“最近这段时间,颉利可汗重用汉人赵德言,大改突厥旧俗,政局一片混乱。散居漠北的铁勒各部如薛延陀、回纥、拔野古、仆固等十五部,最初依附于东突厥,如今见东突厥政治混乱,也相继叛离。现在开战,正是最佳时机!”
太宗心中认同他的话,但出兵毕竟是件大事,怎么也得谨慎一些。
于是道:“爱卿所言极是。朕打算明日早朝之时,与诸位大臣共议一下。爱卿一路辛苦,就请先回府歇息吧。”
“谢陛下。”郑元璹再行一礼,俯身退出。
郑元璹一走,太宗便将身子重新靠回到了软塌上,嘴角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容。
“终于可以对这帮狼崽子采取强硬措施了,”太宗恨恨地想,“眼下他们正遭饥荒,只怕又要到处抄掠,中原的盐、米、茶、铁都是他们所需要的……必须严格限制百姓和商人出境,彻底断绝那帮狼崽子从我中原获取物资的可能!也不能让他们从边境流民那里得到大唐的情报,对了,还有那个和尚……”
他的思绪自然而然又转回到玄奘身上,显然,这个僧人只想西行取经,对大唐的安全并无防害。
可是,从萧瑀的评价中却可以看出,这个玄奘和尚年纪轻轻却游历颇广,与官场也有交往,万一西行途中被那帮狼崽子擒获,无意中泄露国家机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再者了,怎么着他也是个出了名的高僧,我若正式批准他出行,万一路上被劫持,外交方面也是个大麻烦。
想到这里,太宗提起朱笔在表上写下了驳回的话,他希望这个僧人能够知难而退,放弃那些异想天开甚至疯狂的念头。
转眼到了第二天早朝,郑元璹果然上奏皇帝,要求对东突厥用兵。
“众位爱卿以为如何?”太宗将这个议题交给了群臣讨论。
萧瑀当即站出来奏道:“陛下,臣以为郑大人所言极是,突厥人犯我边境,实为我大唐之祸患,如今它君臣昏虐,内忧外患之际,危亡就在眼前。此时出兵讨伐,是个难得的机会。”
太宗点了点头。
“陛下,臣以为不可!”又有一位站了出来,却是国舅长孙无忌。
“辅机以为如何?”太宗问道。
“陛下难道忘了吗?我大唐与突厥有盟约在先,若是率先撕毁盟约而出兵的话,岂非名不正而言不顺?”
太宗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这事他怎么会忘?
只要一想起那个该死的盟约,皇帝就开始在心里磨牙。
“臣以为,”长孙无忌没有抬头,因此也未注意到皇帝的脸色,“就算要对突厥用兵,也要等他们先动手。否则,道义上讲不通,也与我大唐礼仪之邦的身份不符。”
“长孙大人,”萧瑀不满地道,“两国交兵,自古以来都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难道我们是礼仪之邦就活该吃亏吗?如果换了突厥人,有这么好的机会,他们会在乎这一纸盟约吗?”
“突厥乃是未开化的蛮夷,我堂堂中华上国岂能与他们相比?”长孙无忌道。
“对待未开化之人,就得用未开化的手段,”萧瑀道,“今日我们坐失良机,他日待他们缓过气来,岂非又要前来侵扰?”
但长孙无忌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调转头对太宗道:“陛下,臣以为,此事还需谨慎才是。蛮虏并未侵我边境,若是贸然出兵,一战而胜则好,否则既违背盟约又劳民伤财,实在是得不偿失。”
太宗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他绝非鲁莽之人,虽然急切地想要解决东突厥的问题,但又不得不承认,长孙无忌的也有些道理。唐与东突厥有盟约在先,若是先进攻的话,须得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样师出有名,对内对外都好有个交待。
直到退朝,此事也没议出个结果。
但太宗心里已经有数——虽然此时还不便于出兵,但不管怎么,这个仗都是非打不可的了!
回到寝宫,太宗再次召见了萧瑀,并且拿出了玄奘的上表:“爱卿上次跟朕推荐的那个叫玄奘的和尚,朕已亲自下诏,任命他为庄严寺的住持,爱卿猜猜后来怎么样?”
这种事情也叫臣子猜,这皇帝倒真是童心未抿呐!萧瑀感叹地想。
“臣猜想,玄奘法师定然上表谢恩来了。”
你手里明明拿着表,这还用得着猜吗? 嫂索 行者玄奘
“爱卿猜错了,”太宗笑着晃了晃表轴,“他上表拒绝了这个任命。”
“拒绝?!”萧瑀大惊失色,“什……什么意思?”
“就是,他抗诏不从,”太宗的脸上看不出喜怒,语气也很平淡,“他他要出关西行。”
萧瑀目瞪口呆——这和尚!他究竟想干什么?
“朕已在表上做了批示,爱卿顺便带回,交给他好了。”太宗着,便将表轴交给了萧瑀。
看到对方满脸惊鄂的样子,年轻的皇帝不怀好意地笑了笑。
没办法,谁叫你推荐了这么个麻烦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行者玄奘】最新更新章节〖第十四章 不平静的武德九年4〗地址https://wap.xbqg9.net/16/1613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