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种水稻(3/3)

一家。他带弟弟妹妹在这院子住下后经大囡他们同意在院子中的瓦砾中开出了一、二平方的几块地用来种庄稼。还把村外的一块几平方米、堆了垃圾的荒地开了出来想种点菜。

一个村里的小地主想把这点地给要过去说这地是他的。院子里的小孩们都去帮李鸿儒吵架村里的居民都说这小地主没良心结果惊动了村里说话最有份量的刘文博先生。

刘文博先生也是村里最有钱的一个工商地主(又有作坊又有商店还有田地)他不光判定这几平方的地算李鸿儒的还把自己的一亩良田优惠租给李鸿儒种。

当时上海一带的地租是主造(主要的一季作物也就指是水稻)收成的四成归地主。如果是地主供给种子、肥料的一般就要缴五成的收成。但另外种的蔬菜或者多种一造麦子什么的(一律叫做副造)就不用分给地主的。而刘文博先生为李鸿儒提供了稻种又只要他四成的租就算是优惠了。

想想二十一世纪最苦的是农民了但至少农田产量要高得多交的粮食比例也要低得多。看看这个时代如果完全是靠租地主田的农民这日子可太艰难了。

其实国大党政府在前年(一九二七年)起推行“二五减租”也就是要各地把原来定的租一律减个百分之二十五。但好些地主并不太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如把副造收成也计入收租什么的。

李鸿儒他们人小但种地很卖力技术水平也高去年这块田水稻亩产达到了四百斤!当时上海一般亩产只有三百多斤有的只有二百多斤!李鸿儒他们交了租还收了二百四十斤稻。

现在这块地还是由李鸿儒他们种。今年别人早就已经种了稻了但他们的田里还是只有一点油菜、萝卜等。不是他们不想种稻而是说好了今年的种子要自己出了而他们留的种子却被吃掉了。

这时快六月了种水稻已经晚了一点产量会差一些不过还能种。现在有财迷收养了所以他们与财迷商量用点钱去买种子。

财迷这时想起他带在身边的一包水稻种子还没用上。这绝对比现在的水稻品种要好而且应该拿出来推广。

财迷对李鸿儒他们说这种子是他的“科学家师傅”优选的品种亩产能有八百到一千斤(说明书上就是这么说的)。这个产量在另一时空中并不算高小k在选择种子时把这稻子可以代代传下去而不用专门育种作为要条件才选了这个低产种子。可李鸿儒他们听了这产量都吃了一惊真要能收这么多这稻种就是宝贝了。

财迷找刘文博先生谈要把地租改成固定租金。固定租金就是不管收成好坏每年都交一定的钱或庄稼。刘先生还是好说话的定下田租是一百三十斤稻子或九元钱。

当时种植水稻技术与财迷看的种植指导书相差很大例如说明书上说这一包种子十五斤正好是一亩田的用量。而当时人一般每亩只下七、八斤种子。什么用育秧地育秧、秧苗带土移植、密植(当时种水稻株距都很大)都是财迷理论指导李鸿儒他们照干。边上其他农民都笑话他们说从来没见过这么种田的。特别是插秧时财迷带了尺子去按书上尺寸量定了株距让农民们当笑话笑了几个月。笑得财迷都有点怀疑书上写的是不是搞错了。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财迷抗日记】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二章 种水稻〗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89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