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川滇黔军阀混战 第一次粤桂战争(1/3)

【史要】川、滇、黔战争,贵州民八、民九事变;闽南护法区,第一次粤桂战争……

却,直皖战争后,北方的政局暂时显得平静了;但是,各地军阀为一己私利仍随时有重启争战的可能,战争的阴霾依然笼罩着华夏大地难以驱除。

果然,北方的直皖战争刚结束,南方的川、滇、黔等地又起烽火了。

原来,护法运动时,贵州督军兼省长刘显世随同滇系军阀首领唐继尧出师四川后,掠取了大量的川资;其兵力也由原来的不足六个团扩充为了五个旅十个团约二万人。于是,以刘显世为首,其堂弟刘显潜、胞弟刘显治及其亲家熊范舆等人为骨干,形成了黔系军阀集团;因该集团的主要成员皆为兴义人,故有“兴义系”之称。为巩固与拓展兴义系势力,刘显世派刘显潜在家乡兴义办了一所学校,开设军事课程;在兴义、普安、兴仁、安龙等地招收学员,学成后进入部队作为军事骨干,以充实兴义系。

而此时,刘显世的外甥、黔军第一团团长王华也因在护法战争中克川军、取重庆之功而崛起。王华得志后,即在贵州组建了陆军第一师,自任师长;并将日本士官生何应钦、朱绍良、谷正伦,及毕业于贵州陆军学堂的袁祖铭,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卢焘、李雁宾等一大批少壮派网罗在了自己的身边。从而,在黔军中形成了一支以王华为首、少壮派为骨干的新派系。为有区别,史家习惯地称以刘显世为首的为“旧兴义系”,以王华为首的则为“新兴义系”。

因为,新兴义系成员大多是辛亥革命前后从戎或从政的年轻一代知识分子,容易接受新思想顺应时代潮流;更因王华曾赴上海谒见孙中山,并加入了中华革命党;所以,竭力赞同并参与孙中山倡导的护法运动,以维护《约法》推翻北洋军阀重建共和为己任。

而以刘显世为首的旧兴义系一直来依附于唐继尧,也就主张追随滇系,赞同与北洋军阀议和。因此,在对待和处理与北洋军阀、滇系军阀、孙中山的革命政府等关系上,兴义系的新、旧两派之间常意见相左时有矛盾且日渐加深。

一九一九年,新兴义系为筹措军饷,欲出让重庆至柳州的路权,与上海华侨振兴实业公司签署《渝柳铁路借款条约》;但是,由旧兴义系把持的贵州省议会却竭力阻挠而使该《条约》未能通过。

为此,新兴义系恼怒了,即以揭露贵州财政厅贪污舞弊为由,向旧兴义系发起了攻讦。接着,又鼓动数百名黔军伤兵以索要欠饷与抚恤金为由大闹财政厅,迫使旧兴义系的财政厅长张协陆服毒自杀。

同时,何应钦还组织了一个暗杀团专门对付阻挠借款的人,旧兴义系的政务厅长陈廷策被刺伤,贵州省议会议长张彭年见势不妙赶紧逃往上海;因此事发生在民国八年,故称“民八事件”。

民八事件发生后,兴义系新、旧两派的矛盾更加尖锐并激化了;王华与刘显世这两个甥、舅关系也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一九二○年,四川督军刘存厚见湖南人在湘人治湘的口号下已将张敬尧驱逐出境,谭延闿复掌湖南大权了;因此,也效仿提出了川人治川的口号,欲将入川的滇、黔军驱逐出境,以归政于自己。

于是,刘存厚联络了川军第一师师长熊克武,联手对入川的滇、黔军发起攻击,川、滇、黔之战就此暴发了。

此时,经贵州民八事件后出任黔军总司令的王华正率黔军驻于重庆;而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则驻于川南的资中,滇军第二军军长赵又新驻于成都。

川、滇、黔之战暴发后,刘存厚与熊克武的川军先向驻于资中的滇军顾品珍部发起进攻;双方在内江激战多日,互有伤亡。

因为,顾品珍对于“滇军入川,干预川政”本来就有异议;现在,见自己无端在此与川军交战消耗实力而深感不值;于是,即以士兵厌战为由退出争战,顾自率部班师回滇了。

顾品珍退出战争后,内江、资中等地即被川军所有。接着,川军又向成都进军;在袭取了安岳、简阳后,即乘胜追击直抵成都城下。

驻于成都的赵又新率部与川军恶战了九昼夜,滇军伤亡五千余人损失惨重。

且此时,滇军的粮饷与弹药都已罄尽;赵又新自知难支,也欲寻求退路班师回滇了。然而,当赵又新离开成都,向南撤退时;忽然发现南退回滇的归路已被川军阻断,退归云南的希望随即落空了;无奈之下,赵又新只得率部退守泸州。

于是,川军即把泸州围困;又经一场血战,赵又新多处负伤,自知难以生还则举枪自尽了;赵又新死后,所部随即覆灭。

川军歼灭赵又新部及将滇军逐出四川后,即又兵分三路围攻重庆。

黔军总司令王华见滇军已全部溃败,驻守重庆的黔军成了一支孤军;王华不想与势头正盛的川军硬拼,打算避其锋芒别寻出路。于是,王华召集谷正伦、朱绍良、卢焘等人商议,决定放弃重庆回师贵州。

且经民八事件后的旧兴义系已成颓势,王华则思返黔后干脆将旧兴义系赶下台由自己取而代之。然而,旧兴义系的首领刘显世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95章 川滇黔军阀混战 第一次粤桂战争〗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