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清皇朝四面楚歌 英公使密访天京(3/5)

庭岂能等闲处置坐视不顾?

为此,咸丰皇帝赶紧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赶赴扬州主持军务,务必将扬州夺回。

此时,因在鸦片战争中失职而遭贬的琦善,已获赦免复职正在陕甘总督任上;琦善奉《旨》赴扬州,因此时的扬州被太平军占有,琦善自知急切难以夺回;于是,就在扬州的三汊河建立了一座江北大营,摆出一付欲与太平军决一死战的架式,以待时机。

此时,湖北提督向荣也奔赴金陵,在太平天国的天京城东门外也建立了一座江南大营;与琦善的江北大营遥相呼应,从而对太平天国的天京构成了钳形之势。

虽然,琦善尚未夺回扬州;但清军南、北大营的建立,终于抑制住了太平军进一步扩张的势头;清庭得以暂时喘口气了,咸丰皇帝也就不追究琦善的责任,只是催促他尽快将扬州夺回。

然而,清皇朝刚把太平天国向江北拓展的态势抑止住;忽然,商贸重地上海又发生了刀会起义。

上海的刀会,其实是天地会在上海的一个分支。早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前,天地会早就活动在上海各地,且已有名目繁多的诸如庙帮、塘桥帮、罗汉党、百龙党等会党组织;后在广东香山人刘丽川的倡导下,联合起来组成了上海刀会。

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并进而攻占了镇江;受其影响,上海刀会即也发动起义。

九月五日,刀会成员周立春、徐耀等人在青浦首举义旗,并攻占了嘉定;二天后,刘丽川、陈阿林等人也在上海起义,并占领了县城;于是,宣布成立大明国,刘丽川自名统理政教招讨大元帅。

不久,刘丽川致函洪秀全,表示愿归附太平天国,并在自名的封号前加上太平天国四字。

接着,刘丽川率兵又攻占了宝山、南汇、川沙、青浦等四县,清庭又为之震惊。

上海刀会的起义,使正忙于对付太平天国的清皇朝更是焦头烂额了。于是,清庭饬令江北大营统帅琦善派兵靖平。

然而,因此时的上海,已被划分为各国的租界;欲进入上海剿灭刀会,须征得各租界内的外国领事同意;且须由其出兵协助方能使镇压奏效。

然而,因上海刀会打出的仅是反清旗帜,并没有损害到租界内各国政府的利益;所以,各国政府驻上海租界的领事们也就视若不见;而此时的英国领事阿礼国更是秉承了翰勋爵的旨意,对于清政府的要求更是当成了耳边风没予理会;其它国家的领事见英国的态度暧昧,也就都仿效而按兵不动。

其实,各国领事也同阿礼国一样有着各自的盘算;在他们的眼中,此时的清皇朝虽然仍是可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但毕竟已显得不堪一击而摇摇欲坠,谁都担心着清政府的兔子尾巴长不了多少;于是,都只想坐观事态发展,不愿轻易出兵。

不久,清军江北大营统帅琦善病死,继任的是江宁将军托明阿。

托明阿为镇压上海刀会,想方设法地终于在域名为泥城浜的英租界内设了一座清军的北营。谁知,此举不但没能给清军带来好处,反而引出了一场清庭与英国政府之间史称泥城之战的冲突。

那是咸丰四年四月的一天傍晚,租界内的英国商人乔利散步时与巡逻的清兵因一些无谓的事发生矛盾,渐而酿成了租界内其它侨民与清军的携械格斗;结果,侨民因势弱不敌而退至外国坟山一带。

英国领事阿礼国闻讯后,率领大队海军陆战队增援,这才将清军抑制住,双方才算暂罢干戈。

然而,次日黎明,黄浦江上的英舰突然炮击停泊在苏州河上的清军战船,英、美的数百名海军陆战队员也在跑马场集结后向清军发起进攻,而上海刀会起义军也乘机出城夹击清军;于是,泥城之战打响。

激战中,清军死伤三百余人,纷纷向苏州河方向败退。最后,清军被迫屈服;上海道台吴健彰代表清政府到英国领事馆向阿礼国道歉,答应将清军营房移出租界,并许下了租界不可侵犯的保证。

泥城之战后,清庭与英、美之间的隔阂更深了;西方诸国更不把清政府放在眼里,而对于清政府镇压上海刀会之事,也就持了中立的态度;且允许上海刀会通过租界获取给养,致使清庭对上海刀会的镇压始终未能奏效,让刀会在上海立足了下来。

清庭无奈,只好忍气吞声。

且,英国驻华公使翰勋爵乘坐哈尔米士号巡洋舰密访天京,他此行的目的就是想去会见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

哈尔米士号巡洋舰行至镇江附近,驻守在长江南岸丹徒炮台上的太平军发出警告,一颗炮弹落在离舰不远的江中。

翰勋爵不想制造麻烦,赶紧下令将哈尔米士号抛锚就地停泊,同时派遣上海领事馆一等秘书兼通事密迪乐前去与太平军接洽。

密迪乐在六名水兵的护卫下乘舢舨登上南岸,向丹徒炮台上的太平军守将讲明了来意,才得以放行。于是,经过四天的沿江逆水而上,哈尔米士号巡洋舰才终于抵达天京。

哈尔米士号巡洋舰靠岸后,翰又差密迪乐上岸去递交《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6章 清皇朝四面楚歌 英公使密访天京〗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