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季高公舁棺出塞 左宗棠收复新疆(2/5)

集中兵力先征伐洪福汗国的阿古柏;然后,再对付占据伊犁的沙俄。在征战路线上,则选择了先攻取处于南、北疆交通要冲的乌鲁木齐,令阿古柏的洪福汗国南、北分割后首尾难顾;然后,再先北后南地将阿古柏各个击破。同时,考虑到西域的特殊地理环境,大漠荒原上用兵不求滥须求精;于是,大刀阔斧地把军中的冗员裁减了,所裁兵士皆给资遣还;经此去弱留强后,使西征军精兵强军士气高涨了。

但是,西域毕竟广袤千里征途迢迢,给养接济十分困难;而一旦给养不济,就会前功尽弃,且更有全军覆没之危险。所以,此次出征,似若背水一战;既要有牺牲精神,更须稳扎稳打,只能胜而不能败;否则,功亏一篑有愧国人。为此,左宗棠又确定了用“缓进急战”之策,以确保西征凯旋。即是,为了适应大漠中的远途征战,须步步为营前后照应;切忌急功冒进,以避免用了疲惫之师后却劳而无功。而一旦接战,却必求速战速决,以免拖而不决贻误战机。如此谋定后,左宗棠才决定进军新疆了,并打算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内就收复全疆而尽早收兵。

一八七六年四月,左宗棠命令正在署理甘肃西宁道、原湘军的松字营统领的刘锦棠,总理西征大军的营务;并率军先行,为西征军的前锋。

刘锦棠领命后即率马步军二十五个营先行出塞,由北路进发;他把大军分成每千人作一队,隔日才进发一队,如此首尾相接延续不断地缓缓而进。

接着,金顺也率十九个营出关,以同样方法取南路而进。

一个多月后,两军终于经过了荒无人烟的莫贺延碛大沙漠,在哈密顺利会师。

此时,左宗棠也亲率数万大军义无返顾地出嘉峪关,行进在了开往哈密的途中。

因此前,左宗棠欲在气候干燥人迹罕至寥无生气的西北大漠上长期屯兵;为克服众多军士的水土不服,左宗棠命部下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及城郭四周遍植杨树、柳树、沙枣树,既巩固了路基并防止风沙,且又能改观塞北环境而使将士心情愉悦以便久驻。

此法固然有效,自古被称为河西走廊的甘北成活了大片杨柳,塞北陡增无数生气后将士也就安心驻防了。自此,泾州以西竟然形成了一道长达数千里的柳绿如幔的塞外奇观;而在嘉峪关的关城闸门附近,更有一棵两人合抱的、被后世称之为“左公柳”的大柳树,根深叶茂浓荫蔽日地蔚为大观。所以,关前的行程一路倒还是畅快;然而,出得嘉峪关后旅途就显艰难了。

待得进入了莫贺延碛大沙漠后,更是千里无人烟了;但见一望无际的大漠荒原上,一支肩扛黄龙旗的队伍跋涉在起伏连绵的沙丘中,像一条蜿蜒行进的大蛇伸向无垠的天边。

队伍中夹杂着一口棺材,在夕阳的映照下却熠熠生辉,给这支军旅陡增了几份悲壮的气氛。离棺材不远处的一个沙丘顶上,鹤发银须的左宗棠骑在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上,举目远眺那一望无际的大漠。

落日尚未沉入地平线,有一只孤雁徘徊在远处天穹的边际,仅见其影不闻其声;整个大漠,如果没有这支西征大军在行进,似乎不再有别的生气。然而,即使有了这支行旅,广袤的莫贺延碛大沙漠仍然显得是那么的死寂;死寂得连军士因劳累发出的**声也显得十分清晰,简直令人发怵。

然而,左宗棠向远方察视了一番后,重又回至行伍中,那神情却是如此的泰然自若。

就这样,这支军旅在左宗棠的率领下,默默无言的一步一个脚印地跋涉在连绵起伏的沙丘脊上,缓缓地向大漠深处行进。终于,又经月余,行程一千七百余里后,左宗棠的大军也抵达哈密。

于是,左宗棠坐镇哈密;刘锦棠和金顺再经巴里坤后分兵向乌鲁木齐进军。

很快的,金顺率部抵达了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南部的古城;而刘锦棠的前锋部队更是占据了距乌鲁木齐仅为三百里的济木萨。

此时,原来驻守在哈密、巴里坤、古城、塔尔巴哈台等地的清军,皆会同西征军共同讨伐阿古柏了。

且,洪福汗国的阿古柏获知清军西征的消息后,惊恐万状不知如何是好了。

此时,逃至新疆的白彦虎正投靠在阿古柏幕下;于是,阿古柏急令部将马人得、马明及白彦虎等人,率主力两万余人分守乌鲁木齐、吐鲁番、托克逊等要地;阿古柏自己则坐镇在托克逊城中督战,希图阻击清军扼守北疆。

然而,阿古柏的军队毕竟不是久经沙场的刘锦棠部的对手,而白彦虎更是早在陕、甘就被清军打得吓破了胆。

所以,刘锦棠率部迫近乌鲁木齐后,立即占据了乌鲁木齐城北面的重镇古牧地,清除了乌鲁木齐城的外围据点;然后,用炮轰塌了乌鲁木齐的城墙;清军入城后经过一番激战,白彦虎不敌溃逃至托克逊,乌鲁木齐即被克复。

在刘锦棠克复乌鲁木齐的同时,金顺则率军继续西进;阿古柏派驻在昌吉、呼图壁、玛纳斯北城的守军早已闻风丧胆,清军未至即弃城而逃,金顺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复了这些城池。

但是,金顺在攻打玛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40章 季高公舁棺出塞 左宗棠收复新疆〗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