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蒋介石韬光养晦 世纪缘蒋宋联姻(3/6)

龄明白蒋介石要什么,没待他完,,即打断道:“别提那刘纪了,出洋一去就是三年多,早把‘妹’忘了。听前些天已回到广州,但至今还没去看过‘妹’;我看他定是另有新欢,令‘妹’伤心透了。何况,‘妹’早有言‘非英雄不嫁’;刘纪那样的‘白面书生’能称得上英雄吗?怎配进宋家大门?在我看来,当今天下,唯蒋‘总司令’您方称得上‘英雄’,您与‘妹’倒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所以,蒋‘总司令’不必顾虑;您若有意,我当玉成。如此,你、我成了一家人,想必‘二妹’也不会再与您为难了。”

宋霭龄的这番话着实令蒋介石又惊又喜,想不到这赚钱的买卖会自动送上门来;若真能成就了这件美事,与先总理孙中山沾亲带故了,当可用他的声望召《令》党内同仁、为己所用;加上自己现有的实力和高人一筹的谋略,还有谁人能敌?想到此,蒋介石有点沾沾自喜了。

只是,欲要事成,尚须消除眼前的几个障碍。

首先是宋氏家族方面,宋美龄与刘纪毕竟还藕断丝连的没有断绝关系;所以,尚得设法让刘纪主动退出、使宋美龄彻底对他冷心了才行;否则,宋美龄是不会移情别恋的。而这种两个男人之间的事,当然得蒋介石自己去设法解决。

当然,凭着蒋介石现在手上掌有的权力,要处理这件事应是菜一碟;但因,宋霭龄关照蒋介石“在处理与刘纪的关系时,别太伤了‘妹’的心”,倒是让蒋介石感到了有些棘手;不过,蒋介石还是满口答应了。

其他,还得防宋庆龄的反对,并须过宋老太的那一关;不过,对于“二妹”与母亲,宋霭龄倒是已想好了几招、似是胸有成竹,不必蒋介石操心。

另外,蒋介石还得处理好更为棘手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得将三房“妻、妾”全离弃了;而且,这是绝不可含糊的;否则,宋老太那一关绝难通过。

对此,蒋介石得自想办法,宋霭龄可是一点也帮不了忙;不过,蒋介石也信口应诺了。

就这样,俩人为各自的需要、达成了这笔买卖,双方都觉得这次晤面值得。

蒋介石送走宋霭龄后,又去忙自己的军、政大事了。

因为,“北伐”尚未结束,接着要进行的“东征浙、沪、宁”,更令蒋介石忙得无暇他顾;所以,“联姻”之事只得暂时搁置一旁、急事缓办。

只是,已回国任职于“广东省财政厅”的刘纪,却令蒋介石放心不下。因为,这是个不该忽视的障碍,非排除不可;否则,若是让刘纪抢先一步,岂不一切都前功尽弃了。

于是,蒋介石将此事交给曾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时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兼“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古应芬去办。

虽然,古应芬对于蒋介石欲“夺人之爱”的行为有看法;但因是蒋介石交的差,难以推托、只得答应了。

于是,古应芬劝刘纪“切莫怜香惜玉,误了事业前程”。

此时,刘纪已明白了蒋介石在向他夺爱;虽是心中忿恨,但知道“胳膊扭不过大腿”,自己绝非蒋介石的对手,只得自认倒霉地忍痛割爱了。

此后,刘纪非但没去看望宋美龄,连相互间的《书信》往来也断绝了。

古应芬虽是完成了使命,但对刘纪也甚是同情;且觉得刘纪是个人才,遂决定将自己的“女儿”古婉仪许配给他,以弥补他的内心创伤。

于是,刘纪又在报上刊登《启事》,故意言:“将择日与古应芬之‘千金’婉仪姐完婚。”欲以此绝了宋美龄的忆恋。

果然,已经心灰意冷了的宋美龄看到这则《启事》后,那颗曾经烧过炽热爱情之火的心、确是完全被泯灭了;只是,她并不知道这幕后交易的一切而信以为真。

然而,宋霭龄心知肚明。她见蒋介石已完成了必须处置的关键一环,觉得该自己出手了。但她担心,若是让母亲知道了此事后,定会不高兴、甚至阻止。

因为,蒋介石毕竟已有三房“妻、妾”,母亲是绝不肯将自己的宝贝女儿如此贱嫁的。尽管蒋介石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了,但对母亲来,她绝不会希罕这些。所以,宋霭龄得先将母亲支开,待有八、九分眉目了再告诉她不迟。

于是,宋霭龄将母亲送到日本去疗养;如此,她才可以放手而为。

送走母亲后,宋霭龄这才找了个适当时机、劝慰宋美龄:“刘纪庸碌之辈,本来就配不上妹你;他还竟敢如此负心,‘妹’何必留恋不舍?我倒是觉得,他的离弃非祸且福。谁不言,‘妹’才貌双全,当配世间英雄,方称不负平生。刘纪称得上英’吗?诚然,当今乱世,可堪称英雄的真不好找。除了已故的二妹夫孙总理外,确是难再寻觅。不过,依我看尚有一人,此人对于‘妹’来已非陌生,那就是现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先生。蒋先生雄才大略、胆识过人,两次‘东征’平定广东,声名雀起;统师‘北伐’后,又一举夺取了‘湘、鄂、赣’,大半个中国已皆为其所有。如此下去,用不了多久,整个中国就都将是他的;如此英杰,天下能有几个?而蒋介石曾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158章 蒋介石韬光养晦 世纪缘蒋宋联姻〗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