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鲍罗廷遗憾回国 共产党南昌起义(5/6)
此话更令贺龙诧异了,他怔怔地不知如何答好。
因为,此时的贺龙还不是中*共*党员;中*共*组织的起义,怎么能让他这个非党分子担任“总指挥”呢?要知道,“总指挥”可是非同一般,直接关系到起义的成败与万千参与者的生死存亡;中*共*将如此重要的权位交予,莫非确是戏言了?
周恩来见贺龙将信将疑,即推心置腹地向他道明了中*共*中央对他的信任,以消除他的疑惑;并进一步郑重声明“绝非戏言”,要他切莫推辞。
中*共*对自己的信任及周恩来的坦诚相见,确实使贺龙感动了,他那军人铁石般的心终于被打动,也就铁定了心要跟**走,而与汪精卫一刀两断了;于是,贺龙欣然接受了这个非同一般的使命。
七月二十八日,“前敌委员会”又在南昌成立了“起义指挥部”,由贺龙任“起义总指挥”。
此时,刘伯承辗转“陕、豫、鄂”后也已抵达南昌;因其有组织领导过“泸顺起义”的经验,遂让他协助贺龙指挥起义。
至七月三十日,准备参加起义的部队都汇聚到了南昌。除了贺龙的第二十军、叶挺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朱德的军官教育团外,还有受叶挺影响而表示“愿参与”的蔡延锴的第十一军第十师。
如此,起义军的总兵力已达二万多,要解决朱培德不到万人的留守部队,应是不在话下。
因此,组织、领导与指挥起义的周恩来、谭平山、李立三、恽代英、贺龙、叶挺等人都对“南昌起义”充满了信心。
然而,就在大家满怀信心、紧锣密鼓地为起义忙碌之时,“共产国际”忽然又给中*共*中央来了一份《电报》,言:“如毫无胜利的机会,则可不举行南昌暴动。”
时在汉口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维汉、张太雷及实际已在负责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等人见了此《电报》后,觉得《电》中虽有“如毫无……则可不……”之语,但也含有“如有胜利的机会,则可举行南昌暴动”之意;而“南昌起义”已做好了充分准备,胜利有望、不可轻易更改;因此,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经研究后,决定“派遣张国焘前往南昌”,以传达“共产国际”新的《指示》,并带去中*共*中央据此做出的“坚决‘前敌’之发动”的《指示》。
七月三十日,张国焘抵达南昌。
张国焘自鸣不凡,这次又是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前来南昌,更是飘飘然的不把众人放在眼中。
张国焘到南昌后,立即在江西大旅社内召集周恩来、李立三、谭平山、叶挺、恽代英、刘伯承、彭湃等人开了个“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以传达“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新的《指示》。
然而,他在传达中央《指示》时,没有言“坚决‘前敌’之发动”;而是擅自加入了自己的意见,以“起义准备不足”为由,要求“‘前敌委员会’重新考虑是否举行起义?或将起义时间往后推延、以等待张发奎的消息”。
张国焘所言并非是中央原意,可谓是假传圣旨。但是,大家未知真情,只觉得难以接受。
要知道,大家为了南昌起义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知已忙碌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只等待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
谁知,张国焘带来的所谓新《指示》,却轻描淡写地以一句“准备不足”就要推延、甚至于停止起义;这何止是泼冷水,简直是在帮汪精卫的忙了,大家岂能不怒?
再,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还有必要“等待张发奎的消息”吗?因为,打算由加伦将军动张发奎回心转意之事,谁都知道这完全是一厢情愿,既不可行、也必无果;何况,“共产国际”《指令》加伦将军回国后,此事早已没了下,岂能再傻等张发奎而耽误时机?
张国焘此言一出,顿时把大家激怒了。
于是,李立三即起身驳道:“谁准备不足!?将士们都已摩拳擦掌、枕戈待旦,只待一声号令了。”然后,笑着又言:“看来,我们的张常委瞽目了,哈。”
谭平山也抑止不住怒气,走到张国焘面前,瞪着他的脸斥道:“到了这时候,还要重新考虑?你简直是混蛋!”
恽代英则也怒不可遏地指着张国焘:“如果你再动摇军心,就打倒你!”
而谭平山更是怒不可遏地对张国焘吼道:“你再胡八道,拉出去毙了。”
张国焘闻言,更是吓得面如土色了。张国焘本来是想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来摆一下谱,想不到弄巧成拙、犯了众怒,不知道该如何下台阶了;
而此时的周恩来考虑的是,这次起义是与贺龙第一次合作,岂可轻易改口、出尔反尔,那样必会引起贺龙的误解,以后还怎么与他继续合作?何况,起义的准备基本就绪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因此,一贯为人谦和、遇事不怒、素以善于化解矛盾著称的周恩来,此时却也忍不住拍桌愤道:“中央授权我主持这次起义,现在你却又带来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152章 鲍罗廷遗憾回国 共产党南昌起义〗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