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十四省讨贼联军 吴佩孚声东击西(3/4)

此时,“奉系”中已分成了几派,其中势力较强的有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和以郭松龄为主的“陆大派”。

杨宇霆帮张作霖打下东北这片天地,有“智囊”之称;时任“奉军”总参谋长,可谓是张作霖的高参与红人;其身边有姜登选、韩麟春、邢士廉,及“镇威军”第八军副军长于珍、“镇威”上将军公署总参议王树常、奉天保安总司令部参谋长于国翰、“奉军”炮兵第一旅旅长邹作华、“镇威军”第一军参谋长戢翼翘等人;因皆是留学日本的“士官生”,故称“士官派”。

而郭松龄因有少帅张学良作靠山且屡建功勋,在“奉军”中也拥有了相当实力;其身边则有“镇威军”第三军二旅旅长刘伟、“东北军”第十军参谋长兼炮兵司令魏益三、“镇威军”第三军第五师第三十三旅旅长范浦江等人,因都毕业于“中国陆军大学”,故称“陆大派”。

两派势均力敌、旗鼓相当且互不相让、矛盾日增,在“是否要入关”的问题上更是各执其辞、针锋相对。

郭松龄认为,“直军”败北,曹锟与吴佩孚垮台,“奉系”已雪耻泄愤了;也该偃旗息鼓、休整养息驻守关外、保境安民,而不可得陇望蜀、穷兵黩武再烽火;何况,凭“奉军”的实力,还不足以逐鹿中原、称霸关内、统一华夏;若一意孤、贸然入关,或会适得其反。

因为,日本已大量屯兵朝鲜,正虎视眈眈地觊觎东三省“奉军”若是进关,东三省必定空虚,将给日本可乘之机,到时就悔之晚了。

郭松龄的观点,得到了奉天财政厅厅长兼“东北大学”校长王永江等人的支持。

然而,杨宇霆却竭力主张“奉军”入关,认为“奉系”好不容易将“直系”击垮,若没趁机入关拓展地盘,而将已唾手可得的地盘拱手让人,岂不是太傻了?

张作霖与杨宇霆有同感,非但要入关还更想往南拓展;因此,杨宇霆得到了张作霖的支持。

自此,“士官派”得势了,“陆大派”受到了排挤。

“奉军”入关后,杨宇霆、张宗昌、李景林、姜登选等人很快都有了自己的一块地盘;郭松龄被冷落一旁,只任了个京榆驻军司令部副司令之职,心中自然不爽。

一九二五年秋,张作霖派遣郭松龄作为“奉军”的首席代表赴日本观操。

郭松龄偕夫人韩淑秀抵达日本后不久,忽有日本参谋本部一名要员前来其下榻的东京帝国饭店拜访;晤谈中,日方询及:“郭将军是否负有张大帅交予签约之重任?”

赴日前,张作霖并没有甚交待,郭松龄茫然不知所答了。

送走这位不速之客后,郭松龄越想越感到蹊跷,揣测着定是张作霖与日本人之间有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交易,故而对方有此问。

想到自从张作霖宣布“东三省‘自治’”后,日本政府为了将悬而未决的满蒙五路、满蒙四路等路权攫到手,已绕过“北京政府”直接与张作霖接触交涉了。

而张作霖为了从日本政府手中获取他所需的军资、军火,已派王永江与日本政府谈判,暗中达成了一些交易。

日本政府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出面,以“付工程款”的形式给了张作霖八百万元资金后,张作霖终于同意日本在东三省筑路了。

而今,四平至郑家屯、郑家屯至洮南、郑家屯至通辽等铁路已经筑成通车;因此,郭松龄怀疑或是其他路权的谈判又在秘密进行中了。

郭松龄的这一揣测,却是有点冤枉了张作霖。

其实,张作霖对于东北的路权也是十分看重的,岂肯轻易出卖?张作霖虽然想要日本人的钱,但对于日本人索要的路权,张作霖却是虚与委蛇敷衍应付,已经同意修筑的那几条铁路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除此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让步。

而此时,根本没有新的谈判与签约。也正如此,日本政府确不准张作霖心中到底如何想,才迫不及待地派人向郭松龄探询以测深浅;要真有什么暗中交易,也不必多此一举了。

而郭松龄因已心存怨怼有成见,也就据此而臆想揣测了,以至于对张作霖产生了误会。

郭松龄认定张作霖与日本政府有暗中交易后,却又心中恍惚了。

因为以前,张作霖要钱、要枪,是为了对付曹锟与吴佩孚以雪耻复仇,倒也情有可原;而今,张作霖仍要弄钱弄枪,郭松龄不明白又是为了要对付谁?因为,“直系”垮台了,已无此必要;而广东的“国民政府”远在南方鞭长莫及,眼下也似无交锋的可能。如此看来,只有同在北方的冯玉祥了。

且“奉军”入关后,张作霖与冯玉祥之间的矛盾已有显现;有道是“天无二日”,“临时执政府”中张作霖与冯玉祥并重的局面迟早会被打破,张作霖定是想先发制人了。

而在郭松龄看来,这两者间之所以会矛盾,错在张作霖。

因为,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前,张作霖曾对冯玉祥许诺过“‘直系’垮台后,‘奉军’不入关”;后来,毁约的是张作霖,错也就在他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131章 十四省讨贼联军 吴佩孚声东击西〗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