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吴佩孚东山再起 孙传芳五省联军(1/6)

【史要】孙传芳反奉,吴佩孚查家墩再起;张作霖建“直鲁联军”,孙传芳建“五省联军”……

却,国民政府实施“第二次东征”与“南征”邓本殷的同时,江、浙等地也又起战火了。

原来,“北京政变”后,奉系军阀利用卢永祥与齐燮元之间的矛盾挑起“第二次齐卢战争”;结果,齐燮元被驱逐,段祺瑞任命卢永祥为苏皖宣抚使兼江苏督办,江、浙、皖、沪等地终于有了一段时间的短暂宁息。

虽然,临时执政府放过了孙传芳,仍让他主政浙江;然而,作为吴佩孚的得力干将孙传芳毕竟是心有余悸很不踏实,担心着有朝一日自己也会如齐燮元一样被驱逐。何况,奉军已大军南下并占据了安徽,谁能保证其就此罢休不再进图;故而,孙传芳觉得应有所防范以备不测。

孙传芳知道发动“北京政变”的冯玉祥、胡景翼等人与张作霖有隙,遂打算设法与俩人修好,以牵制张作霖而令奉军不敢图谋江南。

于是,孙传芳密派其幕僚杨恺北上,专程赴张家口拜会冯玉祥,商定共拒奉张这约。

冯玉祥对于张作霖也有着一肚子的气,见孙传芳主动相约,正中下怀即满口答应;同时,杨恺还替孙传芳与冯玉祥交换《兰谱》,俩人结为了金兰之好。

接着,杨恺又赴河南;但因胡景翼已病故,河南督办之职已由国民军第二军前敌总指挥兼第二师师长岳维峻接任。

不过,岳维峻与他的前任胡景翼一样,对于国民军被奉军排挤出京,心中也甚是怨懑;故而,经杨恺游,也即答应:“孙传芳若攻打奉军,国民军第二军即起兵袭鲁以为策应。”

如此,杨恺圆满地完成了使命,孙传芳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果然,不出孙传芳所料;一九二五年八月,“第二次齐卢战争”结束才半年,已获取了鲁、皖的奉系,又把手伸向了江苏。

徒有“临时执政”虚名的段祺瑞怎能与张作霖抗争,只得忍心割爱将卢永祥免职,让张作霖的高参杨宇霆出任江苏督办。

于是,在江苏督办任上才半年的卢永祥只好走人,隐居到天津去了;从此退出政坛,后客死于天津。

杨宇霆走马上任时,上海的“五·卅运动”正闹得沸沸扬扬;此时,张作霖已经改变态度准备对罢工工人下手;杨宇霆心领神会,即以维护治安之名,将驻于南京的奉军第二十师师长邢士廉调兵进沪,并任命邢士廉为上海戒严司令。

就这样,上海这座本已“不设军职、不驻军、不设防”的特别市复又驻军了。

如此,奉系的姜登选占据安徽,杨宇霆掌有江苏,邢士廉进驻上海;奉军大有鲸吞长江下流诸省之势,这令孙传芳已有的忧心更重了。

孙传芳大有唇亡齿寒之忧,不免担心奉军今日进驻上海,明日必会得陇望蜀地把手伸向浙、闽。

奉系对待其盟友卢永祥尚且如此,何况原是直系的自己了。有道是,卧榻之旁岂容睡虎;如今,这只贪得无厌的东北虎已虎视眈眈地伏在自己的近旁,自己整日提心吊胆的如何是好?看来,如其坐以待毙,不若主动出击将奉系从沪、皖驱逐了方为上策。

虽,“北京政变”后直系垮台,奉军似已无人能敌;不过,南下的奉军主力已随张宗昌北返了,留驻江苏的奉军并不多;而傲慢的杨宇霆虽有智多星之称,但却目空一切地竟然没带一兵一卒就来上任,这倒让孙传芳觉得有隙可乘。

再,自己已与冯玉祥、岳维峻有约,有他俩牵制张作霖,自己若是给杨宇霆出其不意的打击,或能获胜。孙传芳如此思后,也就打算放胆而为了。

于是,孙传芳与浙江省长夏超、福建督办周荫人密商,决定联手将南下了的奉军从苏、沪、皖等地驱逐。

夏超是孙传芳的人,当然没有二话;周荫人自入闽以来,一直与孙传芳结盟,当然也表示了支持。同时,孙传芳又派人与江苏帮办陈调元联络,欲让其作内应。

虽然,陈调元因其母是张宗昌的干娘,故在“第二次齐卢战争”时倒戈依附了奉军,故而仍留任了;但自从奉军入苏、特别是杨宇霆到任后,陈调元及其苏军旧部常遭奉军的鄙视而心中不爽;故而,也常思能将奉军驱逐以消心中怨气;所以,当孙传芳派人联络时,陈调元也满口答应了。

只是,此时的江苏尚在奉军的控制之下,陈调元不宜公开表态,但已与孙传芳心照不宣。

有了冯玉祥、岳维峻、夏超、周荫人、陈调元等人的支持,孙传芳底气足了,也就决心与奉系摊牌彻底决裂。

于是,孙传芳让夏超留守浙江,以周荫人的闽军为后援,自己则亲率浙军向苏、沪出击,并拟定了先沪后宁的战略。

为此,孙传芳将浙军分为五路;任命浙军第一师师长陈仪为第一路司令,浙军第八混成旅旅长谢鸿勋为第二路司令,孙传芳自兼第三路司令,此三路拟沿沪杭路而进直扑上海。又任命浙军第二师师长卢香亭为第四路司令兼前敌总指挥,浙军第三师师长周凤岐为第五路司令,此两路拟由长兴入苏南、经宜兴进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130章 吴佩孚东山再起 孙传芳五省联军〗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