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胡汉民放逐出洋 许崇智被迫离粤(2/5)

军长,后因反对孙中山的容共政策而离政经商了。可是,胡毅生人虽离开了政坛,心却仍系政局;故而,办了个“华堂”,遂成了国民党右派聚会之所。

其实,蒋介石早就对“华堂”有所留意,曾派遣他的门生欲打探内情;但因“华堂”控制较严,不许一般人进入,故而一无所获。

而今,李福林使人告发,正是蒋介石所需,却也使李福林排除了嫌疑。

而因此前,蒋介石曾也数次遇险;特别是东坡楼的那次,还死了他的两名警卫;当时自己若是也在车上,岂不被要去了命?所以,使他很是后怕,一直耿耿于怀。

当时,因被梁鸿楷一手捂住了,蒋介石只得忍气作罢。

廖仲恺遇害后,蒋介石料想或是同一伙人所为,也就想趁机将曾经暗算过他的梁鸿楷与杨锦龙等人一并清算了;然而,苦于没能找到可指控他们的证据。现在,有人出来指证,并直言点了梁鸿楷、张国桢、杨锦龙等人的名,这下可让蒋介石有了把柄。

于是,蒋介石打算藉此对梁鸿楷、杨锦龙等人清算了,且绝不再手软。

至于,时任南路八属剿抚总指挥张国桢;还在粤军援闽时,蒋介石曾与他同在陈炯明手下任参谋。当时,张国桢甚是傲慢瞧不起他,并常奚落刁难蒋介石。为此,俩人结怨甚深;最后,致使蒋介石愤而去职;也因此,蒋介石将张国桢一直记恨于心。

蒋介石回到孙中山手下时,张国桢已出任南路八属剿抚总指挥了,常欲伺机泄愤的蒋介石也就奈何他不得。

而今,张国桢却自己撞到了枪口上,正好给了蒋介石泄愤解恨的机会,蒋介石自然也不会对他客气,打算一并将他收拾了。

而曾任孙中山秘书的林直勉、原广州卫戍司令魏邦平,均与朱卓一样是失意者;俩人皆因联名《上书》孙中山,反对国共合作及改组国民党,遭到孙中山的严厉斥责而失意。

因此,林直勉与朱卓、胡毅生等人意气相投常于“华堂”中聚会,进而图谋行凶了。

至此,鲍罗廷曾经怀疑是右派所为,也就得到了证实。

且看来,行刺廖仲恺已非朱卓仅为个人泄愤所致,而是一次有预谋的政治暗杀。为此,鲍罗廷要汪精卫必须针锋相对的斗争,毫不手软的严惩。

于是,“特别委员会”下令对朱卓、胡毅生、林直勉、魏邦平等人实施缉捕。但结果,只拘捕到林直勉一人,朱卓、胡毅生、魏邦平等仨人早已脱逃。

倒是蒋介石下手迅捷,以剪除谋叛军队之名,派遣其门生、时任黄埔军校党军第一旅第二团团长沈应时,出其不意地将张国桢与杨锦龙俩人拘捕了。

但因为,梁鸿楷的军阶较高,没有许崇智点头蒋介石动他不得。而梁鸿楷毕竟是许崇智的部将,许崇智当然不同意拘捕。

后来,经不住鲍罗廷软硬兼施的工作;许崇智为表明自己的清白,这才同意将梁鸿楷交付审查;而且,还亲自以开会为由,于八月二十五日诱捕了梁鸿楷。

就这样,“建国粤军”中梁鸿楷等将领也都成了阶下囚。

而朱卓等人逃遁后,众人即将矛头指向了胡汉民;特别是,华堂的主人胡毅生是胡汉民的堂弟,胡汉民似是脱不了干系;甚至于有人直言指称:“杀廖君者,必是胡汉民。”这令胡汉民真是有口难辩了。

因为,廖仲恺生前竭力支持“省港大罢工”,深受工农大众拥戴;他不幸遇害后,尚在坚持罢工的工友甚是悲愤。因为,大家认定了幕后指使者必定是与国民党右派穿夹脚裤的胡汉民等人;于是,愤怒的民众包围了胡汉民的府第,欲让胡汉民为廖仲恺偿命。

胡汉民十分害怕,赶紧向蒋介石求助。

于是,蒋介石将胡汉民转移到了黄埔军校中,这才安妥无虞了。但是,胡汉民哪里知道,自己实是被软禁起来不得自由了。

蒋介石不但拘捕了梁鸿楷等人,还趁机将胡汉民软禁了,心中甚是得意。

于是,与汪精卫商议,决定将因“廖仲恺遇刺案”而被搁置的军队改编之事抓紧落实了。

因为,眼下一些军中将领涉案,正可趁机调整各军人事;特别是“建国粤军”,原是许崇智一手遮天水泼不进;现在,该搅和他一下了。

对此,汪精卫当然赞成,他巴不得将所有军队都控制于国民政府之下;而许崇智的“建国粤军”因功居傲难以驾驭,确实需要对其动一番大手术,方能将其驯服。

而此次军队改编是效仿苏军模式进行的,鲍罗廷当然也心中高兴而竭力支持。

于是,在鲍罗廷的支持与参谋下;汪精卫与蒋介石联手,大刀阔斧无所顾忌地对各军实施改编了。

特别是,“建国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时,其人事作了大幅度调整;那些涉案的将领未在此次任命之例,也是理所当然;许崇智无话可只好忍了,任由汪精卫与蒋介石俩人摆布。

改编后的“国民革命军”,蒋介石出任****第一军军长,副军长何应钦;下辖三个师,第一师师长何应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127章 胡汉民放逐出洋 许崇智被迫离粤〗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