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孙中山北上宣言 段祺瑞临时执政(2/6)
代表、由原直系控制的长江流域几个省的督办们,见“北京政变”后不久曹锟被迫下台了;于是,纷纷指责冯玉祥谋逆篡政,并《通电》宣布**,对于已无大总统了的北京政府不予承认。
齐燮元等人的指责,又给冯玉祥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虽然,冯玉祥无篡政之意心中坦然,但却难以自辩表白。且冯玉祥也觉得,已无大总统了的北京政府,确也有给人以出现了权力真空之感;且有损于政府应有的权威性,似是名不正、言不顺,难以号令天下。
为此,冯玉祥觉得应赶紧重组一个新的政府,以弥补权力真空。
然而,冯玉祥不谙政治,不知道该如何筹组政府;但转而又想,这有何难?只要将原来的北京政府改个名,有一个人来当元首,岂不就完了?
政府更名倒是不难,冯玉祥很快就想好了,拟定新政府的名称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因为,这个名称是辛亥革命后成立的首届政府,即南京“临时政府”的全称;重新启用这个名称,也可藉此显示自己的行为并非谋逆,而是为了恢复与维护“中华民国政府”的正统性;如此,或能堵绝齐燮元等人对自己的指责与诽谤。
冯玉祥如此想后,心中似乎有了定见。
然而,组建新政府毕竟是件大事,岂能自己一人了算?况且,现在的北京政府是由自己与奉系共同执掌了;奉系的实力比自己强,若是没有奉系首领张作霖点头同意,自己再有什么好的想法都会落空;所以,尚得与张作霖商议后再定。
于是,冯玉祥专程拜会张作霖,向他提出了自己的打算。
张作霖闻后,倒是立即表示了赞成。
其实,张作霖也有这种打算;因为,自从直系取得直皖战争及第一次直奉战争胜利以来,北京政府一直操纵在直系的曹锟与吴佩孚手中,几成了他们的代名词。现在,直系垮台,曹锟与吴佩孚已滚蛋;这个所谓的北京政府确也该换个名,以示玉玺易主了。
再,现在的摄政内阁是冯玉祥发动政变后改组成的,连摄政阁揆黄郛等人也都是冯玉祥选定的,无疑的必会受冯玉祥的操控。虽然对政治不太感兴趣、且也不谙政治的张作霖,对此毕竟感到很是不舒服;所以,当冯玉祥提出要组建新政府,正中张作霖的下怀。
因为,一旦成立了新政府,摄政内阁就也得相应改组,冯玉祥就无法操纵了;所以,冯玉祥一提出,张作霖就立即表示赞同,且对于冯玉祥拟定的新政府的名称也毫无异议。
然而,当涉及到新政府的元首人选时,两人却各有自己的盘算了。
冯玉祥当然无此**,否则岂不更要被人指着脊背骂谋逆了;不过,冯玉祥原打算提议由孙中山来坐此大位,这也是他要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的用意所在。
因为,在他觉得,孙中山本来就是首任临时大总统,将大位奉还也是理所当然。只是,孙中山迟迟没有北上,连行期也未定;在此情况下,自己即使提议了也会如同空话;因为,一旦新政府成立,元首也得同时登场亮相,怎能非要等孙到来不可?而自己之所以要提议成立新政府,本来就是为了化解眼前的窘境,看来是等不得他了。然而,却绝不可让张作霖捞去了;已经有了那多枪杆子与地盘的张作霖,若是再让他抓了印把子,如何得了?
冯玉祥最担心的是如此,但却想不好该让谁来坐这个权位?冯玉祥一时没了主意。
好在,张作霖也没有这种奢望;在他眼里,只有枪杆子与地盘才算实惠,什么元首、总统都是虚的;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都怎么啦?还不是因手中无实力,结果任人摆布当了一会傀儡而已;所以,只要自己手上有足够的枪杆子与地盘,就能有呼风唤雨般的实权;而让谁当这个徒有虚名的元首都无所谓,只要不会受冯玉祥摆布就行了。
因此,张作霖没有多思,干脆提出“让段祺瑞主政算了”。
而且,张作霖还有几点理由似乎很是充分;一是,段祺瑞参与反直同盟有贡献;二是,段祺瑞数任内阁总理富有治政经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段祺瑞的皖系已瓦解,没了实力基础,即使给他大位也不会对他人构成威胁。
张作霖的提议,冯玉祥心中有点不乐;因为,冯玉祥与段祺瑞曾有隙;特别是,段祺瑞曾怂恿徐树铮殊杀了他妻子的娘舅陆建章,冯玉祥耿耿于怀至今未忘。不过,转而又思,这毕竟是徐树铮所为,不能记恨于段祺瑞;且眼下是化解危机要紧,不可太过计较于这些细枝末节;而张作霖所言也似在理,在无其他更佳人选的情况下,看来是非他莫属了。
于是,冯玉祥勉强同意了张作霖的提议;就这样,冯玉祥与张作霖求得了一致,决定新政府成立后让段祺瑞主政。
避居于天津的段祺瑞,得此消息后不亦乐乎。
其实,段祺瑞自从与孙中山、张作霖结成反直三角同盟后,一直来不甘寂寞。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段祺瑞已预见到了直系必定下台;因此,早已有了东山再起的准备。
段祺瑞知道,冯玉祥与张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120章 孙中山北上宣言 段祺瑞临时执政〗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