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319(1/3)
迟大志的这两天,即志爷这两天的生活比较规律。比·奇·中··网·首·发加上住进拘押所以后,不知为何,他居然不再象前几天那样,一睡着便发恶梦了。头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所以令他最近的心情相对比较好。
象他这种唯我独尊的人,对某事物的好恶,完全是看自己当时的心情来决定。由于他现在的心情好,外人对他的侮辱,在他自己此刻看来,不过是浮云罢了。
象志爷这种性格脾气的人其实有好多,但落得他这般下场的人却不多。而这一切,大多是因为他自己的所做所为,旁人从中进行的影响其实并不多。
在单人间里呆得实在无聊的志爷,在不远处官差的讨论话影响下,开始想起他自己过去的种种经历。
到了他这种岁数的老年人,基本都喜欢回忆自己当年的经历。就连那些因为年龄而导致记忆功能退化,即常人口中所谓“老年痴呆”的人,往往也越是“以前”的经历,就记得越清楚。
尤其是自己觉得值得炫耀的往事,这类人往往无论如何也忘不掉。
在自己口口声声自称“志爷”以后,除了之前还要称他一声“志哥”这一茬以外,好多人都不再记得他的本名--“迟大志”啦。
想起自己的本名,志爷不由得为之感到郁闷。
他虽然是海州知名的社会人仕,但他却不是土生土长的海州土著。他出生在王土国北方某处农村,在他老家那边的方言里,对于每户人家里最值钱的家畜--猪,当地发音是成“彘”。
据,这是从王土国古代语言一直流传下来的称呼。以前在王土国“猪”可不念“猪”,而是念成“彘”。
在迟大志的老家,猪是每家每户最值钱的家畜。牛作为传统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之一,其地位虽然比猪要高,但由于志爷的老家经济状况一直不好,并不是每户人家都能有自家的耕牛。这样一来,猪反倒成了大多当地人眼里最宝贝的家畜。
经济条件影响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导致语言习惯。在志爷的老家那边人眼里,猪身上可是有好多优点。迟大志的老爹就是想让儿子长得象猪一样“又聪明又肥壮”,才给自己儿子起名叫“大彘”。
经济状况不好的地区,教育平均水准通常也不高。由于志爷老家人的化程度大多不高,这“彘”字的笔划又实在太多,老家每个人嘴里都懂得这个字的读音,却少有人见了这个字时却能立刻想起:
“彘字与志字是同音字。”
在迟大志的老家,人们夸奖别人身体好的时候,往往会:
“你壮得象头彘!”
可要是把这话用笔写出来?往往就成了:
“你壮得象头之!”
迟大志的老爹虽然务农,但多亏了朝廷某些福利措施,这老农民好歹念完了学,多少算是识些字。他知道“彘”字与“之”字的读音有区别,所以给儿子起名字的时候,才特意挑了个“志”字来用。
这名字除了希望儿子象头猪般聪明兼健壮,也有把儿子当成家里的宝贝,还有希望儿子有远大志向的含意。
凭心而论,除了某些脑子有问题的家伙以外,几乎所有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只会有好的期盼,迟大志的父母自然不是那类蠢人。只不过么,父母为了实现自己的期盼,会采用什么样的手段,且子女会如何回应该手段,却难以一概而论。
迟大志是家里的幼子,有两个比他年长好多岁的姐姐。他老家的习惯是重视儿子,所以他从就受到全家人的宠爱。这一点,并没因他生来就“性格内向”,而受到什么影响。
在两个姐姐还没长大成年以前,偶尔会因为父母对幼弟的偏爱,而产生正常人都有的嫉妒心思。但在这妒嫉心还没转化成行为以前,两个姐姐只要一看到幼弟那似乎会话的眼神,姐姐们的嫉妒心过不了多久便会消失。
由于年龄的差异,两个姐姐各自嫁人以后,幼弟迟大志却还没成年。这家伙平常在家里受到百般宠爱,所以从就养成了“心想事成”、“唯我独尊”之类习惯。
这种脾气的人一旦出门在外,又不懂得掩饰真实想法,难免无法与他人“合群”,甚至会被同龄人刻意欺负。如此一来,这种脾气的人便会日渐变得孤癖起来。
要是迟大志没对喜剧表演产生兴趣,没有自学喜剧表演,他的家人接下来肯定能查觉到那“孤癖”。但当这家伙发挥了自己在喜剧方面的天赋以后,就连他身边的至亲,也没再能查觉到他内心世界的变化。
在分不清楚“真实”和“妄想”以前,迟大志心里的真实心意自他“懂事”以后,可是从来没在别人眼前展露过。从“表演经历”这一点来,他可能是王土国历史上表演经历最丰富的演员。
迟大志的父母都是农民,不是心理学方面的专家,自然看不出儿子刻意隐藏着的真面目。他们虽然没查觉到儿子内心世界的变化,但却觉得儿子成年后一直不务正业。
他们家祖辈都务农,自己家又有自己的田地,念过学并没能改变什么。在两个女儿都出嫁以后,且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风流妙厨】最新更新章节〖第404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319〗地址https://wap.xbqg9.net/10/10805/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