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269(2/3)

正私人交情的人,刘佳一向都是按性别和年龄来称呼对方。眼前这鱼贩比自己老爸几岁,与自家店又时常有些生意上的来往,他喊对方一声“叔”,其实也就是随口喊一声而已。

正弯着腰在捞鱼的鱼贩抬头一看,见是刘佳,这鱼贩赶紧站直了身体。

刘佳没刻意去记这鱼贩的姓氏,可人家鱼贩却知道他刘佳是谁。大家都是老街的街坊,象刘佳这种时常在自家附近的街头,因种种好坏不一的理由,而与人动手打架的家伙,老街的街坊大多都认得这个壮伙。

别刘佳还是老街知名饭馆老板夫妇的儿子。即使没有这一茬,依照他以前在老街周边的所做所为,街坊们一样还是会记得他刘佳是谁。

认识刘佳的街坊们,对刘佳大体还算是“敬畏有加”。对于这类讲道理经常讲成打斗的人,纵然打架的原因是刘佳见义勇为,旁人对他的所做所为,多少还是会感到一些害怕。

对于那些敢于向同类暴力相向的人,无论是什么原因而引发暴力行为,旁人基本都会莫名地感到害怕。这是一种生物天性,不光只有人类才拥有的生物天性。

鱼贩站直身后,也赶紧向刘佳打了个招呼:

“这不是刘记的少东家吗?又来帮你爸妈买鱼啊?”

与“刘记”饭店有生意来往,又认得刘佳是老板儿子的老街坊,基本都会笑称刘佳一句“刘记的少东家”。这倒不是什么社会地位的差异,纯粹就是一个绰号而已。

既然知道刘佳是“刘记”的少东家,那又何必去记这子到底叫什么名字呢?这是鱼贩对“少东家”这称呼的看法。

“今天不是给店里买鱼,我是自己要买鱼啦,有什么好鱼没有啊?”

刘佳一边着一边往鱼池里张望。水波荡漾之下的池里有好多条鱼在游,一时间都看花他的眼啦。

“我这里天天都有好鱼!哪天的鲩鱼和草鱼不新鲜啊?”

鱼贩一边着,一边将巴掌用力拍在自己的胸膛上。他也不嫌自己手上沾了水,手掌与围裙撞在一起的时候,将手掌上的水花激得四处乱溅。

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啦,象他这种一天到底与鱼和水打交道的人,又怎么会在乎身上沾到些许脏水呢?

刘佳站在原处没动:

“我今天要煮病号饭啦,有没有好点的海鱼?”

他现在站的位置,离这鱼贩其实还有好几步远。中年鱼贩虽然拍得水花四溅,却没有什么脏水会溅到他刘佳的身上。

“海鱼也有啊,今天进的白?就很不错。大家是熟人我也不怕跟你啊,这白?虽然是养殖的啦,但味道不比野生的差,价钱可是便宜了许多哩。”

对面鱼贩的热情推荐,刘佳一口否定了对方的建议:

“?鱼的刺还是多了点,有没有刺少点的啊?”

“少刺的啊?新鲜的就没,冰鲜的倒是有。今天进的冰鲜剥皮牛很不错,难得有这么大一条的剥皮牛喔。”

鱼贩嘴里话才到一半,人已经到他摊位里的冰柜那边转了一圈。等他回来的时候,手里拿了一条装在真空保鲜袋里的扁平状鱼类,看起来那重量起码有一斤左右。

“剥皮牛”是海州方言,在王土国的官话里,这种鱼学名叫“马面”。这种鱼的寻常体型很,一条了不起顶多就那么五至六十克重。而现在这鱼贩拿出的却是一条足有一斤多重的大家伙,倒配得上他先前所那句“很不错”。

“剥皮牛啊..”刘佳嘀咕着:

“品相是不错啦,但给老二进补的话,用剥皮牛似乎差劲了点啊。”

刘佳嘀咕的音量实在了点,连他自己也听不清楚自己的话音。站在旁边的鱼贩自然也没听清,鱼贩还以为这年轻人在与他话,便“哈?”了一声来表示自己听不见。

幸好对方听不清,不然光凭“给老二进补”这五个字,闹不好对方就会误会啦。

“阿叔啊,你这里有没有那种..”刘佳忽然想起自己前几天吃过的“鳕鱼”。可由于这种食材在海州不常见,他一下子总想不起“鳕鱼”这个名字,所以只好用双手比划着:

“大概这么粗,里面除了一条大骨和两条鱼须以外,没有别的骨头的那种海鱼?”

这里的“鱼须”当然不是指鱼嘴上的触须,而是指鱼身上下两侧的“鱼鳍”部位。在海州方言里,“鱼鳍”这部位会根据具体鱼类的区别,而具体细分到“鱼翅”、“鱼须”和“鱼云”等好几种称呼。

鱼贩也照着刘佳的比划,用手照样比划出一个饭碗口大的四边形来:

“你的是不是鳕鱼啊?”

对方不愧是做这行生意的,单凭猜的就猜中了结果。除了专做这方向生意的人以外,光凭一个饭碗口大的四边形,可没几个人能猜中刘佳的“所指”。

年轻厨师一听“鳕鱼”这名字,原本比成四边形的双掌马上互相一击:

“没错!哎呀呀,我一下就是想不起这个名字来。”

猜中结果以后,鱼贩倒是犯了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风流妙厨】最新更新章节〖第354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269〗地址https://wap.xbqg9.net/10/10805/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