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京城混乱坐看皇上决断天下(1/2)
更新时间:20111119
既然皇上口谕,奕忻只好在群前摊出了两个方案:巡幸木兰和御驾亲征。
一时间,朝廷上下议论纷纷。但经过大家的讨论,基本思想定了下来,即大多数人不赞同皇上御驾亲征,也不赞成危急之时的逃跑。
御驾亲征的危险性太大,为了江山社稷,咸丰皇帝必须安然无恙,为了稳定人心,他又必须的留在京城。最后由大学士贾祯领衔上奏朝廷:“亲征不可轻试,木兰之行,尤多窒碍,望皇上三思。”
咸丰皇帝看到众人联名呈奏的奏折后,龙颜大悦,朱谕:“何人定稿何人乘笔明白答复。”
众人反复议定,由内务府总管大臣复奏。咸丰皇帝接到奏折后,气呼呼的将折子甩给懿贵妃,说:“朕已经决定了,巡幸木兰没有什么不好。不过,何时出宫尚未决定。惠亲王乃是朕的皇叔,他处处以国家社稷为重,著他与恭亲王、悼亲王、端华等人商议,再奏。”
懿贵妃这些日子以来,也是在万分的恐惧中度过的,以前,养尊处优的她只懂得后宫争宠,一心让皇上专宠于她。如今,登上政坛的懿贵妃深感政局的危机,特别是大沽口失陷以后,一听到洋人又开炮了的消息,她就感到心惊肉跳的。今天,离京城只有二十公里的八里桥失陷了,女流之辈的她焉能不惊慌失措的。满脸的愁云。
咸丰皇帝将奏折甩给她,她连忙拿起奏折,仔细的看了两遍,欲言又止。
说心里话,她觉得那些大臣的奏言很有道理的,此时皇上“巡幸木兰”的确不是上策。可是,咸丰皇帝的态度很明确,她又能说些什么呢。咸丰,咸丰皇帝干脆把这件事儿交给他最信任的几位大臣亲王们去处理商议,等于说群臣的意见已经不值钱,更何况她一个后妃呢。
恭亲王奕忻、醇亲王奕環、是咸丰皇帝的兄弟,他们当然以咸丰皇帝的安慰着想,不主张“巡幸木兰”。奕忻说:“京城戒备森严,能挡夷人。但热河地处平川大野之地,毫无遮拦,万一夷人逼近热河地带,皇上连个遮身之处都没有。”
端华则持反对意见,他反唇相讥恭亲王,说:“京城已经在夷人的炮轰之下,谁能确保皇上万无一失呢。”
一句话说的大家都哑巴了。是的,谁敢担保换上留在京城不出事儿呢。可是,几个兄弟们仍然坚决反对皇上出逃,但谁也不敢出来拍着胸膛说:“留在京城没事儿。”
既然如此,咸丰皇帝只好离开京城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消息不经而走,仅两天的功夫就传遍了全北京城。洋鬼子兵临城下,皇上要逃,这下可乱了套了。一些有钱人家纷纷呢一窝蜂的去挤到钱庄里取出所有的存银。几个小的一些钱庄一时间支不出那么多的银子,只好关门装孬,结果被人砸了钱庄。也有的匆忙收拾一些值钱的东西,偕老带幼连夜外逃。
就连前门的烧饼都被抢劫一空,大街上,人们脸上挂着慌乱的神情,特别是亲朋好友见了面,相对无语,黯然泪下,仿佛生离死别就在明天了。
京城里一片的混乱。朝中官员有的躲在家里称病,有的与家人商议出逃之事儿,也有的以死相谏,劝皇上留下来以安民心。劝阻皇上放弃“巡幸木兰”念头的老臣的确不少,他们一致认为皇上应该处之泰然,这样方能安定民心,同心同德抗击夷兵。
就连皇宫内南书房,上书房的师傅们也动了起来。小皇子载淳的师傅李鸿藻听到皇上欲“巡幸木兰”的消息后,又气又惊,他万万也想不到一向圣明的君王今日竟如此的胆怯,于国家、社稷、百姓而不顾,只知道保全自己的龙体。
这几天,气氛之中的李师傅再也无心教授小皇子,他呆呆地望着窗外,感慨万分,小皇子天真的问:“师傅,你也喜欢看那些落到地上枯黄的树叶吗”
李鸿藻抚摸着小皇子的黑发,默默地叹了一口气。过了一会儿才轻声的说:“阿哥,春天里的这些树木枝繁叶茂,充满了生机,可如今它凋零了,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多可惜、可悲啊。”
小皇子瞪着那双明亮的大眼睛,摇了摇头,有点了点头。这时,从外面传来了一阵促急的脚步声,声音渐近,只听见一个人在说:“李大人,南书房的先生只等着你来呢,不是你们商议好了吗今天大家一起上朝规劝皇上,请皇上留京以安民心。”
李鸿藻温和的对小皇子说:“阿哥,你留在这儿安心读书,我马上回来。”
小皇子似乎能感觉到皇宫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儿,因为今天早上我去坤宁宫请安时,他发现皇额娘钮钴禄氏与亲额娘叶赫那拉氏都愁眉苦脸的。皇额娘还一脸的泪痕,当他进去的时候,只听见亲额娘说:“皇上执意要走,兰儿已经规劝了多次,可是没有用的,姐姐不用再费口舌了。”
皇额娘叹了一口气,说:“皇上是个聪明人,怎么现在如此的糊涂。唉,看啦他的决心已定。”
小皇子此时一联想气早上的那一幕,他似乎明白了将要发生的事情,便对李师傅说:“师傅,我也去。”
“不可,不可,上大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一代魅姬慈禧太后】最新更新章节〖第六十章京城混乱坐看皇上决断天下〗地址https://wap.xbqg9.net/1/137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