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巡幸木兰皇上胆怯(1/2)

更新时间:20111118

就这样,谕令发了出去,第二天桂良便回到了京城。咸丰皇帝又发了道谕令,令僧格林沁严加防范,以防联军突然进攻。九月七日,咸丰皇帝亲书谕旨给惠亲王绵恺,怡亲王载恒、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和另外几个军纪大臣,指出:

“一、天津通商,桂良既然答应,只好如此,决裂后再因时处理。

二、赔偿军费,桂良擅自应许,将立置典型。

三、带兵换约,不得不防。

四、巴夏礼先行进军,决不允许。

五、英法联军应退出天津、大沽口。

六、决战宜早不宜迟,趁秋冬之际,用我所长,制彼所短。”

读完宣旨,大臣们深感皇上有应战的决心,绵愉说:“皇上所言秋冬之际,用我所长,制彼所短,英明之至。英法联军远离国家,出来时没有准备过冬的棉衣,一旦寒风入侵,他们抵挡不住,若士兵病倒大半,正可发挥我清军的威力。”

杜授田之子杜翰也说:“皇上圣明,与英法决战乃扬我大清国威,此举可行。”

但是,也有几位大臣有些顾虑,端华与载恒一唱一和道:“大姑子之战,清军惨败,由此看来夷国不是好惹的。”

“若要再战,劳民伤财,恐怕后果会更严重。”

大殿之上,主战与主和的都有。咸丰皇帝不愿子孙后代骂他是“脓包天子”,便说:“战定了,毋庸再议。”

接着,他便谕令绵愉、载恒、端华、穆荫、杜翰等人迅速赴京城各个据点,加强防范、后集兵力以御敌。载恒、穆荫与其他人刚刚转身离去,御前太监便唤回了他们:“两位大臣请留步。”

载恒、穆荫不知道所为何事,只好折了回来,咸丰皇帝令太监奉上御书谕旨,载恒、穆荫一看,原来是皇上封他们为钦差大臣,明日赴天津与外国公使谈判。谕旨写着:“除面奉旨许酌办的几条外,如再有要求,可许则许,亦不必请旨。如万难允许之条,一面发报,一面只招僧格林沁督兵开仗。载恒等即刻撤离回京。”

两位新任的钦差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是有苦说不出,如此重任压在他们的肩上,他们只好硬着头皮顶下去。从谕旨看来,咸丰皇帝是极不情愿开战的,但万不得已时,也有开战的可能性。

九月十四日,载恒、穆荫复照外国公使,允许巴夏礼、威妥玛带从人二十一人到通州谈判。对于这次的谈判,咸丰皇帝早有两手准备。狡猾的洋鬼子的卑鄙伎俩,他们早就已经看透了。其实谈判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于是,朝廷开始布置兵力以备开战。

三天后,僧格林沁接到加急谕旨,要他加强防范,如果一旦发现外国人的军队来的通州,立即给予迎头痛击。同时,胜保也接到加急谕旨,令他带精兵八千驻扎通州西郊。

咸丰皇帝又从山东、山西、陕西等地调来了两万多清兵,他认为通州附近兵力已足,任他洋鬼子多么先进的武器也摧毁不了重兵重重把守的通州。天子的大门关牢了。万一谈判失败,便将巴夏礼、威妥玛作为人质扣留,逼英法联军退兵。

通州谈判,双方各持己见,时而勉强的进行着,时而拍案而起。英国公使巴夏礼提出到京城向大清皇帝亲呈国书,并且要求撤离北京周围所有的防御,载恒猛的站了起来,严声的说道:“这件事关系到大清的国体,我大清万万不能应允。”

巴夏礼冷嘲热讽,他说:“大清的皇帝难道真的是天之骄子吗为什么不可拜访于他。”

穆荫反唇相讥:“请问公使先生,你们的英国女皇可以随便接见客人吗”

“女皇陛下至高无上,怎可屈尊。”

“那大清的皇帝更高贵,如果你坚持亲呈国书,也可以,但必须要我们大清国的礼节,拜跪如仪”。

巴夏礼哈哈大笑:“岂有此理我这高贵的双膝能向别人下跪吗你们中国人长的一副软骨头,见人就下跪磕头,可我们大英民族没长那副软骨头。”

巴夏礼的话还没有落音,只见载恒使了一个眼色,一个兵丁冲了上去,抓住巴夏礼的衣领不放,吓得巴夏礼大叫:“不得无礼。不、”

第二句话还没有说出口,兵丁一个横扫腿,巴夏礼的膝盖处一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穆荫冷笑了一声:“骨头软得很啊。”

巴夏礼、威妥玛惊呆了。他们魂魄未定,战战兢兢的夺门而去。当他们狼狈逃窜的身影消失后,载恒下令:“即刻通知僧格林沁,不能让他们两个人逃跑了。”

“嗻”

一个时辰后,兵丁来报:“钦差大人,巴夏礼已经被擒,现在正在押往通州的路上。”

载恒有些兴奋,他对穆荫说:“上奏皇上,说巴夏礼已经被擒,敌人军心必乱,趁机出兵一定必胜。”

穆荫却有些担心,他生怕这样做会反激联军炮击通州,便说:“依我看,还是快放了巴夏礼吧,并向他们赔礼道歉,说这是一场误会。”

载恒一跺脚,急了。他好不容易才抓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一代魅姬慈禧太后】最新更新章节〖第五十九章巡幸木兰皇上胆怯〗地址https://wap.xbqg9.net/1/137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