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光绪皇帝召见康有为商量变法(1/2)
更新时间:20120214
第二天上朝,高燮上奏一折子,请求皇上破例召见低微小吏康有为:“皇上圣明,康有为乃广东人士也,此人暗知西学,又了解我朝之状况,他思想活跃,效忠朝廷,臣请求皇上破例召见于他。”
光绪皇帝坐在龙椅上,一听这话,龙颜大悦。
“慢”
恭亲王连忙制止,他上前一步,欲跪陈言,龙椅上的光绪皇帝看的清清楚楚,他的六皇叔奕䜣腿脚已十分不灵便。恭亲王试了试,他都跪不下来,光绪皇帝心头一酸说:“王爷,免礼,站着说话吧。”
“谢皇上,皇上,臣以为康有为觐见十分不妥。”
“为什么他是刺客吗还是反清分子。”
“都不是。按大清的祖制,非四品以上官员不能召见,那个康有为为官不至七品,他不能上殿的。”
“朕有话要问他。”
“皇上若真的如此,臣等可以在偏殿召见他,然后把他的话上奏皇上即可。”
光绪皇帝脸色一沉,只好谕令李鸿章、翁同龢、荣禄、廖寿恒、张荫恒五人在总署西花厅接见了康有为。可是,唯独没恭亲王。光绪皇帝说:“恭亲王年迈体衰,不宜多操劳,召见康有为也不是什么朝廷大事,五位爱卿就代劳吧”
“嗻”
恭亲王抑郁寡欢的回到了王府。不久就重病了。
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三,即一**年一月二十四日,总署西花厅里,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五人接见了维新人物康有为。这一天,天气非常寒冷,广东人康有为有些不适应北方寒冷的天气,他身着官服,一个劲儿地发抖。翁同龢见状,忙问:“康子冷吗”
“不,嗯,冷有一点冷,脚可能冻肿了。”
李鸿章手捻胡须,哈哈大笑:“蛮子怕冷,去,给康有为拿件大衣来。”
一位太监应声出去去棉衣,荣禄将火盆向康有为面前推了推说:“火拢上来,身上会暖和一些。”
康有为起身拱手:“谢诸位大人关心。”
此时,西花厅里的空气并不凝重,可是,当谈话插入正题时,“空气”一下子凝重了。翁同龢先开来了口:“康子著有日本变政考、俄大彼得变政记等书,想必你熟知西学。”
“康某不敢说暗知西学,但就卑职查日、俄历史与现状来说,卑职认为我大清若要富国强兵,不受外国人欺凌,非变法不可”
荣禄是西太后的死党,他的一言一行无不渗透着西太后的思想,他拍案而起,大叫:“祖宗之法不能变”
康有为拱了拱手,以示有礼了,他从容自若地说:“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也。今日,大、法守不住祖宗之地,何谈祖宗之法”
廖寿恒虽属后党,他这个人开明些,他尚能接受新鲜事物,他问:“你口口声声提变法,那么,这个法怎么变呢”
康有为不假思索,他脱口而出:“宜变法律,官制为先”
荣禄追问:“依你的意思,就是撤除六部了”
“非也现在,大清朝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须荡涤污吏、消减机构,方可同心同德,共振大清国威”
翁同龢插了一句,他问:“改革官制,要不要花费许多银子”
“当然了,贪官者处之,庸人者减之。那些清廉不做事的官吏,要发些银子给他们,让他们回家谋生机。令,改革之后,我大清须办工厂、铁路、邮信,扩充军队,修建道路,发展农业、鼓励商会,哪一项也少不了银子。”
李鸿章十几年前就搞过洋务运动,一提起银子,他就头疼,他追问:“从何筹建银子呢国库早已空虚,天上又不能掉银子。”
康有为哈哈一笑:“李大人办了许多年的洋务,总不至于没听说过日本之纸币、法国之印花、印度之田税吧。大清若改革赋税,必能广开财路。”
李鸿章显然有些兴趣,他继续问来问去,翁同龢暂时保持沉默,他静静地观察在场的每一个人的情绪变化。他发现康有为慷慨激昂,李鸿章饶有兴趣,荣禄脸色铁青,廖寿恒、张荫恒反响不大。政治经验丰富的翁同龢立刻意识到:“荣禄是西太后的死党,荣禄的反应冷漠,甚至是仇视康有为,只怕西太后已经给他交了底儿。没有西太后的点头,这个法变不成”
康有为进宫谈话的当天晚上,西太后便听到了荣禄的详细报告。西太后笑眯眯地说:“康有为一个刚刚进士的举子有何了不起的,荣大人,你太夸张了吧。”
“臣只不过是区区小人物,怕什么。臣只担心万一皇上偏听了他的煽动,真的搞什么变法,大清朝岂不乱了吗”
西太后慢悠悠地说:“乱不了,我老佛爷不会让它乱起来的。任他们折腾一阵吧,变着花样耍着玩,最后,老佛爷我会出面收场的。”
毓庆宫里,光绪皇帝这几天正读着翁同龢新带进宫的几本书,这几本书仍是康有为所编的。有英国变政记、法兰西革命记、波兰灭亡记等。读着,读着,光绪皇帝哈哈大笑:“此一时,彼一时也。朕少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一代魅姬慈禧太后】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四十六章光绪皇帝召见康有为商量变法〗地址https://wap.xbqg9.net/1/1372/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