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修改《伊犁条约》李鸿章购买假军舰(1/2)

更新时间:20120130

西太后顾虑重重,恭亲王当然也不敢稳操胜券。不过,早年就与洋人打过交道的他比西太后更了解洋人,他安慰西太后说:“洋人往往是虚张声势,若真的开仗,他们不见得打得过我吗。目前,英俄关系恶化,没有英国的支持,俄国不敢贸然行动。”

“如此说来,我们可以虚晃一枪,表现出强硬的样子,吓一吓老毛子。”

恭亲王点了头头,西太后舒了一口气。第二天临朝时,西太后谕令:“我朝列祖列宗打下的江山不容外国人强占,伊犁必须收回,俄国人的苛刻条件不能全部接受。从现在起,各地招聘兵勇,迅速调往北疆、天津、山海关一带,以备战事。”

谕令发出后,西北及东南边陲城市相继布置了重兵,战备物资资源不断运往那些地区。俄国间谍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将清廷的战备情况报告给沙皇。

光绪六年七月,俄国政府主动照会曾纪泽,他们换了一副面孔,说:“曾先生,伊犁条约可以做一些修改,不过,你们可不要得寸进尺。”

曾纪泽笑着回答:“我们寸步不让。”

双方经过多次商议,最终达成一致:重新划分西北境界、收回伊犁、补偿俄方损失,数额由清廷酌定900万卢布。

修订后的伊犁条约仍然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但经过努力,大清国争回了一些面子。西太后沾沾自喜地说:“老毛子被大清国镇住了。”

西征大捷以及伊犁条约的修改,大清政府充分尝到了国力强盛的甜头。尤其是政治经验已十分丰富的西太后更深刻地领悟到什么叫“弱肉强食”。

与俄国的紧张关系暂告结束。但是,英国、法国时时刻刻窥视着中国。同治末年,法国侵略越南,企图从云南一带进入中国,由于清兵严阵以待,法国的阴谋被粉碎了。可是英、法多年来一直没放弃过对中国的吞食,他们以各种理由为借口不断地滋事,大的战争没有,小的战事不断。

英、法军舰号称天下无敌,在中国东南沿海海城一直布置重兵,这很让清廷头疼,一旦燃起战后哦,清朝将难以抵御。在这种情况下,前些年忙于洋务的李鸿章上奏朝廷,建议清廷加强海防。

西太后读完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折子,她陷入了深思:“李鸿章这个人,虽然是个汉臣,但对朝廷忠心耿耿,其业绩不低于曾国藩和左宗棠。曾国藩平叛太平军及捻军有功,左宗棠威震西疆。这个李鸿章有些活跃思想,一会儿搞洋务,一会儿又要办海防,也是朝廷难得的忠臣。”

对于建海防,西太后考虑过不止一次,她深知清兵陆战能力还行,海战实力太弱,一旦与英、法等国打起来,吃亏的一定是海战。西太后细细的品味李鸿章在奏折里的那句话:“彼之军械强于我,技艺精于我,一旦海战,我定损伤惨重。”

西太后低声叹了一口气,说:“李鸿章言之有理,他也有热情,可是,要筹建海军,谈何容易。银子、银子,现在大清国缺的就是银子了。”

虽然西太后一直压抑恭亲王奕䜣,生怕他的势力强大反压自己,但是一遇到军机大事儿,她首先想到的是与奕䜣商量。如今,筹建海军缺少银两,她又想到了恭亲王。西太后说:“李鸿章呈的折子言之有理,大清海域建设的确薄弱,筹建海军已迫在眉睫。”

恭亲王比西太后认识更深刻,咸丰末年的国耻就是从海防疏漏开始的,一提起建海防,他一百个赞同。

“太后,朝廷上下呼声很高,筹建海防,刻不容缓。李鸿章多年来搞洋务,现在他又任直隶总督,派他督办海防最合适不过了。”

西太后叹了一口气,说:“西征用银子伊犁条约用银子,现在,筹办海军还要用银子,这些年来,国库空虚,户部已拨不出多少银子了。”

恭亲王提供了一个线索:“前些年,李鸿章积极兴办民用企业,恐怕赚了不少银子。”

“话虽如此,只怕他不肯拿出来,该交的税,他全交了,其余的全是他自己赚的,他舍得拿出来吗”

“不一定,李鸿章积极办海军,他图的是手握重兵,也图个虚名。这个人功利心很强,建起了海军,他可以居功自傲,日后落个千古垂青,他不能不考虑。”

“可是,朝廷总要拨一些银子吧,户部现在最多只能拨出三十万两银子。”

“臣以为可以边建边筹银子,若李鸿章肯出点银子,一二年内,海军可以初具规模。”

果然不出西太后所预料,当西太后提出让李鸿章自筹一些银子时,李鸿章伏地大哭:“太后,臣一向廉洁奉公,哪有私银前些年兴办的民用企业,尚未见红利就被西洋企业击垮了。请太后明差”

西太后不耐烦的说:“朝廷也没说你是贪官污吏啊,没有私银,不拿好了,哭叫什么”

李鸿章吃了颗定心丸,他抹一把泪说:“太后因明,体恤为臣,为臣愿为大清海军不遗余力,只要资金一到位,她继续说:“建海军,爱卿打算怎么办福州政学堂培养的人才可以用吗”

“可以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一代魅姬慈禧太后】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三十二章修改《伊犁条约》李鸿章购买假军舰〗地址https://wap.xbqg9.net/1/1372/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