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六大魔头(1)(1/3)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六句诗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尤以最后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读来无不黯然伤神。《长恨歌》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作者白居易乃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现实主义大师,诗中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以个人爱情之悲剧来表明一个国家之悲剧。
千百年来,这首诗不知触动了多少人骚客,亦不知感动了多少儿女情长。
时如白驹过隙,瞬息万变。北宋钦宗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在城内搜刮数日;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
彼时,北宋武林亦动乱不堪。各帮各派间互相争斗,自相残杀,一时间江湖腥风血雨。一些门派为自保竟投降金朝,做了走狗,反过来残杀宋朝无辜的百姓与武林有识之士。
当时“天下第一剑客”王正良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叟,见二帝被俘,国破家亡,武林衰败,抑郁难填,仇愤不已,心中似有绵绵长恨,便将所读白居易《长恨歌》中‘此恨绵绵无绝期’的一腔长恨融进他的内心,铸造了一把不世出的绝世宝剑长恨剑。
此剑一出,其它宝剑黯然失色。长恨剑与一般长剑无异,但拔出之时阴气俱足、锋芒逼人、寒气冲天,实是长恨绵绵无绝期。使此剑之人,人剑尽都拥有无尽的哀怨与愤慨。
王正良又以平生所学武学与内功修为,自创了一部与长恨剑遥相呼应的,武林绝世剑谱《长恨诀》。凭此剑此谱一出,王从良尽败天下武林高手,诛杀了数不胜数的走狗败类。武林名门正派尽皆仰之,尊称其为‘铸剑老人’。
靖康耻辱之后,宋徽宗和钦宗为金兵俘虏北去。徽宗之子、钦宗之弟“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建立宋朝,为历史上著名的宋高宗,史称“南宋”。但赵构贪图享乐,同宠臣汪伯彦、黄潜善等奸佞人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逃到扬州,肆意享乐 。
其后金兵奔袭扬州,宋高宗赵构狼狈南逃,王正良含恨随宋军渡过长江,多历周折,成了一名南宋将领。但赵构却派使臣向金朝乞降,哭诉自己“所行益穷,所投日狭”、“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乞求金廷“见哀而赦己”。但金兵反而变本加厉,更加嚣张放肆,随即渡江南侵,宋高宗望风南逃。
其后迫于朝廷中‘主战派’压力,赵构任命岳飞、韩世忠、吴、刘光世、张俊等名将负责江、淮防务。铸剑老人王正良以古稀之年多次随岳飞的岳家军、韩世忠等宋军北伐,用长恨剑诛杀无数南侵的金兵。
但宋高宗赵构明则抗金,暗则乞降。金将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吓破了胆,生怕金兵报复,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
其后宋金议和,岳飞遭秦桧、张俊等人诬陷,被捕入狱。不久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同被杀害。
‘岳飞被害’的消息传来,铸剑老人王正良万分悲痛,一身怒气化为满腔仇恨,其后又多次随宋军北伐,终被金人与叛徒暗算,被围困在河南。他带领数十名宋军力战数万名金军,最后力战不支,壮烈殉国。其弟子遵其遗志将长恨剑与《长恨诀》剑谱妥善保管,传于后人。
春风拂面,一片新绿,正是光景绚烂的阳春三月。
在江浙境内的山路边,有一座破烂帐篷搭成的酒肆。店老板和两名厨子倒在灶台前,兀自昏迷不醒,一旁的店伙蹲在地上,瑟瑟发抖,仍是惊魂未定。帐篷外青翠碧郁,鸟语花香,不远处稀稀落落的摆放了十七八张酒桌子。
其时正是晌午上客的时辰,偌多的酒桌却只有两桌客人,显得颇为冷冷清清,与这春色明媚的大好光景颇为不称。
其中一张酒桌上空空如也,连个茶壶也无。桌边坐着一老两少,师徒三人。那老叟年逾花甲,头发斑白,长须垂在胸前,浑身枯瘦如柴,一身灰布长袍,背上插一柄锈迹斑斑的铁剑,瞧着弱不禁风,但神色肃穆,目光矍铄,兀自凛凛生威。坐在他左手边的大徒弟身材奇高,瘦的却似极了一根长长的竹竿,神态颇为拘谨;坐在他右手边的二徒弟却一脸彪悍,又矮又壮,如同一个大肉球,个子不高,却故意挺着胸膛,四处张望,很是倨傲。两名年轻人都是二十多岁,背上也各插一柄锈迹斑斑的铁剑。
不远处的另一张桌子却是截然不同,桌上早已摆满了佳肴美酒,桌子边坐着的却是两个年轻男子和一名少女。那少女名叫张妹,约莫十六七岁年纪,漆漆的凤眼,两颊泛红,扎着两个马尾辫,显是稚气未泯。她噘着樱桃嘴,笑嘻嘻的,手中双筷四处游走,喜滋滋的享用满桌佳肴。两名年轻男子都是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长恨剑】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章 六大魔头(1)〗地址https://wap.xbqg9.net/9/93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