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首次上工(1/2)
在大队长的带领之下,一群新知青跟着老知青一起,来到了他们今天负责的地方。
阳光村主要种植的是稻谷、大豆、高粱以及玉米、红薯之类,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瓜菜杂粮,以及还得种各种过冬的蔬菜。
今天新知青们的任务就是去收高粱,阳光村的高粱种植时间并不相同,这一批算是最早成熟的。
同时,大队长也宣布了让新知青们完全没有想象到的计工分方式:
“我们阳光村计工分不按上工时间来算,而是根据完全农活的量来算。”
说着,大队长就指着眼前的一大片高粱地:
“这一片高粱地比较规则,每十行完全收完就能拿一天的满工分十工分,你们可以一行一行的收,也可以几行一起,反正到下工的时候,做多少就算多少工分!”
“那如果提早完成呢?”段巧兰握紧手上刚才领到的镰刀问道。
“提前完成?”大队长诧异的打量了一下段巧兰,又隐晦的瞄了一下姚冬雪,才道:
“如果能提前完成,就先找计分员计工分,计完工分后,可以选择继续干活,我们阳光村的工分不怕你赚,上不封顶!”
“而且,你要是能在农村时期攒够工分,农闲的时候不来干活也没有人会说什么!”
“当然你记了工分不想继续干也可以,反正,农忙的时候除非赚了全工分才能离开,平常就看自己。”
“计分员是谁?要在哪里找?”姚冬雪问起了关键点,她刚才明确的感受到了,大队长说阳光村的工分上不封顶的时候,确实看了她一眼。
“那边!”大队长指了指他们这一片的尽头:
“如果没有看到计分员,给小队长说也一样。中途小队长或者是我、支书也有可能会过来,也同样可以确定的。”???.iuai.om
“另外,下工前计分员也会自己来看的。如果做满了十公分又不嫌麻烦,也可以等他们过来。”
说完后,大队长看了看大家,看到都没有疑问了,才郑重的提醒道:
“你们新知青才刚来,干活前要先学学,不要把自己的身体当做庄稼来割!”
等到大队长走了,新知青们又跟何建国学了好几遍怎么割高粱穗之后,大家才分散开来,准备干活。
“白知青,听大队长的意思……是以前有人割伤过自己吗?”
刘秀兰握着手上的镰刀,总感觉有些不听使唤。
“当然,而且不只是镰刀,也有被其它干农活的工具伤过了,所以你们干活的时候得多加小心!”白秀秀也忍不住跟着再叮咛了一次。
十行十工分,但并不是所有知青都准备收十行。
老知青早就知道自己的实力,这个五行,那个八行的认领着,反倒是基本没有干过农活的新知青颇为纠结。
但也有一部分新知青选择了紧靠老知青,先选个两行干着,干完了再去选其它的。
姚冬雪刚才听到大队长说工分上不封顶,并且农忙时还可以攒工分的时候,心中就已经有所想法了。
她一直沿着这片高粱地向前走,在身边一个个新老知青都走了之后,仅留下的就只段巧兰跟江正阳。
看距离他们干活的已经有一段距离了,江正阳主动道:
“你们待会别走的太远了,我就从这里往回割,你们俩待会一个往后割,一个往前割,也可以互相照应。”
说着,他也有几分无奈,原本来下乡前,他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咸鱼的。
作为家里的小儿子,江正阳原本有一颗橄榄绿的心。
哪知道家里的老人死也不让,他才不得不为了离几位疼爱他到溺爱的老人远一点而下了乡。
结果哪里知青,一下乡就遇上了两个努力生活,认真干活的女孩子。
这两人还一个比一个厉害,让他这个从小就为了梦想而努力训练的人也不好太偷懒。
也好,趁着农忙把工分攒够,农闲的时候不就可以更舒服的偷懒了?
姚冬雪跟段巧兰听着江正阳的叮嘱点了点头,两人又继续向前走了一段,大概已经二十来行了,两人才一人一行,开始干活。
收高粱跟收其它粮食不同,它得先把上面的高粱穗割下来,剩下的高粱杆可以用锄头刨,
太忙的时候高梁杆就留在地里自然干透,那时候只能收了用来做柴火。
如果像现在这样不忙的时候,肯定得收回去。
高梁杆不仅自带甜味,还能用来做村里牲口的饲料,自然是舍不得让它干着。
姚冬雪开始的时候干的很慢,她这具身体以前没有干过活,一时间也有些不习惯。
另外,就是对于这具身体的那身力量,姚冬雪也得慢慢调整。
段巧兰割了一行都回了头,看到姚冬雪还在慢悠悠的干着,忍不住说了一句:“你这速度,今天能拿到满工分吗?”
“放心,待会就快了!”姚冬雪觉得她已经开始慢慢掌握技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七十年代囤货日常】最新更新章节〖第23章 首次上工〗地址https://wap.xbqg9.net/75/75229/23.html